上半年英国需求在年初抢装潮褪去后大幅萎缩,取而代之的印度则成为成长最明显的市场,并跃居中国组件三大主要出口国之一。根据TrendForce旗下新能源事业处EnergyTrend最新报告指出,2015年上半年中国组件出口约12GW(中国内需除外),其中最主要的三大海外市场分别为日本、美国与印度,出口合计超过6GW。
EnergyTrend分析师林嫣容表示,下半年预期有中、美、日、印四大市场的支撑,整体需求持续畅旺,带动一二线电池及组件厂商下半年稼动持续满载。然而,面对频繁的贸易战、加上为了更贴近新兴市场,未来下游产能的扩充或迁移皆选择到中国及台湾以外的国家,第三地建厂风潮让渐趋平衡的供需再度拉开差距。
上游供需失衡严重,厂商将陆续退场
林嫣容指出,中国停止加工贸易手册是今年影响多晶硅供需的最强震撼弹,八月手册暂停后效应已逐渐浮现,欧美多晶硅大厂需缴交高额关税才能进口中国,而中国本土多晶硅厂商、韩国低关税的厂商则相应扩产,使多晶硅产能过剩,让中国在缺少欧美大厂的供给后仍未见短缺。
多晶硅价格在手册完全停止后预计将能带动价格由目前的RMB 115~118/kg小幅成长,然而大全、特变电工(600089)等大厂夹带低电费的成本优势,持续报出极有竞争力的价格,整体中国多晶硅价格难以有显著提升。EnergyTrend预估今年中国多晶硅价格将在RMB125/kg关卡碰到极大压力,未能显现太大的涨幅;这也将让原先计划在多晶硅价格上涨中分一杯羹的二三线多晶硅小厂再度黯然退出。除此之外,需缴交高关税才能进口的海外多晶硅厂商也将因无法分食中国这块大饼,而陆续减产。
中下游需求畅旺,新旧产能遍地开花
由于欧美贸易战的囊括范围大多为电池及组件,今年大厂的第三地产能建置大多为两项产能的相搭配;此外,印度市场的崛起也让不少厂商为抢得先机直接在印度建置生产基地。无论是购买新产线、现有产能外移、或与第三地厂商的合作,都让中国当地产能独霸的版图渐有转移,印度、马来西亚、泰国等地的产业聚落将更臻成熟。
天合光能、晶科、晶澳等一线大厂的产能扩充规模皆不小,再度垫高全球供给量,供过于求造成在淡季时厂商售价波动明显,倚靠大厂代工订单的二线小厂将面临极大的价格压力。此外,新扩出的第三地产能拥有无税率优势,将压制台湾各电池厂今年涨势,因此仍需更灵活的策略,以免扭亏只是昙花一现,届时大厂与小厂、组件与电池厂之间的战略合作或合并将更趋频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