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大同,现代化的楼宇和苍翠的古城交相辉映。
大同市发展改革委工作人员赵耀东向记者介绍示范基地的规划情况。他手指的方向即为规划中的示范基地50兆瓦公共平台的建设地址。
提起山西,你会想到什么?是咆哮而下、一泻千里的壶口瀑布,是杏花微雨中的一缕酒香,亦或是云冈石窟斑驳陆离的石刻中蕴藏的文化内涵。
除了源远流长的文明史话,在中国的能源版图上,山西一直都处在一个极具分量的位置。新中国成立以来,山西累计产煤140亿吨,提供了全国1/4的煤炭。在本世纪前十年的煤炭黄金时代,山西省煤炭产量的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2%。
然而,在结束了黄金十年的荣耀,煤炭行业深陷泥淖之后,如何走出“一煤独大”的困局,山西各地都在潜心谋划科学发展的新路径。其中,位于山西北部的大同选择了一条以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的转型之路。光伏“领跑者”计划示范基地的落地,让这座因煤而兴的古城迎来了新生。
发展光伏产业万事俱备
大同是共和国煤炭产业发展的“长子”,素有“中国煤都”之称。然而,这座城市还有一个更为美丽的名字——“凤凰城”。相传天庭中的金凤凰私下凡间落于此地,并托梦给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让其按凤凰之形筑城,“凤凰城”由此得名。
在经历了前几年那场闻名全国的大拆大建之后,今天的大同已成为一座真正的花园城市。
顺着339省道一路向西,进入大同市南郊区,穿过同煤集团的晋华宫煤矿,风景渐渐开始不同。土地荒芜、灌木遍野、杂草丛生,不时会有巨型的运煤卡车飞驰而过。“这里就是南郊区云冈镇荣化皂村,也是规划中的大同采煤沉陷区国家先进技术光伏示范基地高山-云冈片区的中心位置。”大同市发展改革委能源科的工作人员赵耀东告诉记者,由于长时间的煤炭开采,这里的生态环境已经遭到破坏。“大同煤田含煤地层为侏罗系和石炭二叠系,是典型的双系煤田。侏罗系矿井开采深度一般为100~250米;石炭二叠系矿井开采深度为240~800米。由于煤层上覆岩层中存在巨厚而坚硬的砂岩和砂砾岩,岩层整体性好,抗压、抗拉和抗弯强度大,在下方煤层开采后不易垮落,所以大同采煤沉陷区地表沉陷状况与一般矿井明显不同,其特点主要为裂缝发育型缓慢沉陷和无裂缝缓慢沉陷。主要危害表现为地面建(构)筑物受损,水土保持条件丧失,生态与耕作条件破坏。”大同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王明生告诉记者。
在大同市,共有类似这样的采煤沉陷区面积1687.8平方千米,涉及该市南郊区、新荣区、左云县共计13个乡镇。
“大同从2006年正式启动沉陷区住户搬迁工程。目前,大同煤矿集团职工已搬迁安置完毕,安排总户数73303户,总人数256561人。三个县区农村人口共涉及41438户、121629人,已搬迁6818户、23280人,计划于2017年全部搬迁完毕。
居民搬迁后这些土地都是完全闲置的。”在居住问题基本解决之后,破解沉陷区生态修复、解决离地农民生计、实现城市转型等问题已迫在眉睫。盘活现有资源,让荒山野岭产生效益,大同市选择了发展光伏发电产业的路径。
有资料显示,大同光照资源丰富,属我国光照条件的二类地区。全年日均辐射值6.1千瓦时/平方米·天,其中,8月份为5.18千瓦时/平方米·天。“光照条件、土地条件都具备,也就有了发展光伏产业最起码的基础。”王明生说。
并非首次与光伏结缘
事实上,这并非大同第一次跟光伏结缘。
2013年8月,由美国能源部发起并主办的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SolarDecathlon,SD)第一次进入亚洲,并最终在大同成功举办。这被看做是推动大同产业转型,特别是推动该市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积极信号。绿色和可持续发展是当时大同市的迫切愿望,“5万吨多晶硅、1吉瓦太阳能组件、300兆瓦太阳能电站,形成一个完整的太阳能产业链”。在那一年,大同甚至喊出了“成为全球最大的太阳能产业基地”的宏伟口号。
“当时,我们也吸引了富士通、协鑫等企业来大同投资建厂,但光伏制造业那时仍处于艰难阶段,这些项目因为种种原因最终并未落地。”王明生说。
虽然全产业链发展的梦想并未在这几年中实现,但整合利用当地有效资源发展光伏产业的规划一直都在悄然进行。
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结束不久,借着这股新能源风潮,大同市就在紧锣密鼓地优化完善发展光伏产业的路径与策略。“真正启动是在2013年12月,大同市发展改革委委托中科院做了《大同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的规化研究》,当时就把光伏产业作为采煤沉陷区产业化治理的一种重要手段。提出要兼顾采煤沉陷区治理、光伏产业发展、大同城市转型三个方面。核心内容就是以光伏产业作为综合治理的支撑。”王明生告诉记者。
思路明晰之后,规划的出台也就水到渠成。2014年上半年,《大同市采煤沉陷区光伏基地建设规划》应运而生,进一步明确了在采煤沉陷区建设大型光伏基地的发展目标。而2014年10月国家能源局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光伏电站建设与运行管理工作的通知》则对大同市的光伏发展形成有力的推动。“通知提到了‘统筹推进大型光伏电站基地建设’,这为我们启动规划中的大基地建设指明了方向。在向国家能源局和山西省发展改革委汇报后,我们立即着手,在原有规划的基础上形成了《大同市采煤沉陷区光伏基地建设规划及2015年实施方案》。”王明生说。
在这之后,借助专家咨询的力量,大同市发展改革委针对光伏基地建设中的电量消纳、接入方案、稳定性评估、用地专项规划、技术指标与建设标准、服务方式与模式等六个方面进行了专题研究。而在技术指标与建设标准研究中,他们提出了在基地建设中采用先进产品的计划,并提出了对产品技术指标的要求。
“这一要求又与当时正在酝酿中的‘领跑者’计划相吻合,在几易其稿之后,最终将基地定位为‘光伏新技术示范地、领跑技术实践地、先进技术聚集地’。”今年四月,山西省正式向国家能源局上报了建设“领跑者”计划示范基地的方案。6月25日,批复下达,我国首个光伏“领跑者”计划示范基地正式落户大同。
据介绍,示范基地的全部光伏电站项目都将采购达到“领跑者”先进技术指标的光伏产品,例如多晶硅和单晶硅光伏组件的光电转换效率分别应达到16.5%和17%以上,高倍聚光和薄膜光伏组件光电转换效率分别应达到30%和12%以上,所有产品均应通过第三方检测认证机构的检测认证。
用地并网等难题基本破解
7月末,中标的中电国际、联合光伏、晶澳太阳能等12家企业先后与大同市政府签署了开发协议,大同采煤沉陷区国家先进技术光伏示范基地正式进入了建设流程。
“此前,我们预计基地建设最大的两个困难是土地和电网接入问题。目前来看,这两个问题也都在逐步解决。”王明生说。
据了解,大同示范基地共涉及35000亩土地,其中,有30000亩属于林地。“我国对林地进行的是指标管理,征用林地的手续非常复杂,需要林业部门进行分析评估、现场调查等。采煤沉陷区生长的主要是一些小型灌木,针对沉陷区现状,我们在学习一些企业在其他地区开发电站的经验基础上,找到了有效的解决办法。”王明生提到的解决办法是“林光互补”模式,即不改变土地的使用性质,建设光伏电站的同时也把林地的生态效应显现出来。
“企业在做可研的过程中必须把林业生态建设作为方案的一部分,并且方案要由林业部门把关,认可之后才能开始建设。林业部门也希望我们在示范基地建成之后,总结经验,作为全国的一种示范。”并网问题也在有序推进。山西大同供电公司发展策划部主任白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6月初,即示范基地尚未正式批复前,电网企业就已经跟大同市发展改革委进行了积极沟通。目前电网规划工作已经启动,并纳入了国网规划的项目库中,一些接网手续的办理工作也在进行。电网企业的积极态度也得到了大同市有关部门的认可。
“我们的目标是力争9月份正式开工,年底前尽最大努力让更多项目实现并网。”王明生告诉记者。
7月26日,大同市市长李俊明在会见晶澳太阳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谢健时表示,除了努力建设国家光伏新技术示范地、领跑技术实践地、先进技术聚集地,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大同市希望能继续吸引实力雄厚、带动效应明显的光伏企业来大同投资项目,不断延伸太阳能光伏产业链条。
在传统能源城市的转型过程中,大同用一种“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破解着“资源诅咒”,这座美丽的城市正在用自己每一份努力为那个神奇的传说凭添更多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