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欧盟委员会发布新的能源效率指令,该指令将于20天后生效。指令包括,到2030年将欧盟最终能源消耗减少11.7%,提高能源效率并进一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推动该地区在2030年底前将风电和光伏装机容量提高两倍等措施。除了欧盟主导的政策以外,欧洲多个国家近期更新了2030年的再生能源目标,如意大利宣布将光伏装机目标从过往的52GW上调至79.9GW,增幅约53%;西班牙则从39GW大幅上调至76GW,增幅为惊人的94%;长期作为欧洲光伏重镇的德国,则早在乌克兰危机期间就将装机目标从200GW改为215GW。9月12日,欧洲议会还正式通过决议,将2030年欧盟国家的可再生能源目标从32%提升为42.5%。欧盟委员会今年7月的民意调查显示,绝大多数欧盟公民继续支持能源转型,并期望欧盟对可再生能源进行大规模投资。
因欧洲对外能源依存度较高以及可再生能源不足等问题,欧洲在2022年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能源危机。欧盟此次出台新能源效率指令,长期因素旨在进一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伴随气候变暖问题日益严重,节能降碳也已经成为全球共识;短期因素在于乌克兰危机后,欧洲制裁俄罗斯,禁止从俄进口能源,以及今年9月21日俄罗斯针对欧盟市场对汽油和柴油出口实施临时限制措施等,为此摆脱对俄罗斯化石能源依赖也成为欧盟发展新能源的内在动力之一。
欧盟新能源效率指令的出台和生效,将继续推进欧洲市场对包括光伏、氢能源、风力发电等新能源的需求增长。其实,自欧洲能源危机后,欧洲市场对中国光伏组件的进口大幅增加。2022年中国光伏组件出口同比增长67.8%,欧洲是中国组件出口规模最大的市场,2022年出口占比超过50%。今年上半年,中国出口光伏产品总计超过290亿美元,对应124GW的光伏组件和23GW的电池片,总计147GW的容量,其中向欧洲出口光伏组件达到71GW,再创历史新高,荷兰、巴西、西班牙成为中国光伏组件的前三大出口市场。另外,受东南亚、欧美、拉美等地区对光伏装机量需求加大,N型电池(N型硅片为衬底的电池片)供不应求以及国际能源署对全球光伏装机量预期的大幅上调等因素影响,可以预计2023年全年中国光伏产品出口额有望接近600亿美元,同比增长20%左右。
同时,缺乏能源安全感的欧洲正努力打造光伏供应链,但欧盟各国的电价和劳动力成本更高成为制约欧洲打造光伏产业链的一个瓶颈。欧洲光伏技术与创新平台(ETIP)今年5月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发布一份白皮书称,能源和水这两个主要因素以及其他因素使得欧洲太阳能电池板的生产成本比中国高15%至33%;日前欧洲光伏产业协会表示,在欧洲生产太阳能电池板的成本,是目前现货价格的两倍多。从中短期看,受本土制造规模、生产成本和生态链等限制,欧洲难以在短时间内大规模实现光伏供应链本土化,预计仍需较长时间借力中国助其光伏行业发展。咨询公司麦肯锡不久前撰文指出,欧洲目前所需的太阳能光伏板几乎完全依赖从中国进口。中国在太阳能光伏供应链中占据主导地位,其硅片产量几乎占全球的95%。除了德国瓦克化学集团(Wacker Chemie AG)生产光伏级多晶硅外,光伏产业链各生产环节的前五大公司都在中国。另据去年7月国际能源署(IEA)发布的《光伏全球供应链特别报告》称,到2025年全球光伏组件生产关键部件将几乎完全依赖中国。根据在建产能预测,届时中国多晶硅、硅片在全球的生产份额将达到95%。
面对欧洲市场的强烈需求,目前中国光伏产业链已经有不少企业陆续在欧洲展开布局,隆基绿能计划六个月内在德国建立中国太阳能企业在欧洲的第一家工厂。此外,晶科能源、天合光能等也均在考虑在欧洲建厂的相关事宜。而逆变器方面,目前包括阳光能源、固德威、锦浪科技等在内的多家企业在欧洲已实现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