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许多国家均已确立碳中和目标,但在实际推进中却面临不少挑战。世界各国应该如何推进碳中和目标落地?中国对于实现碳中和目标又有哪些举措?3月29日上午,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分论坛“碳中和:困局与破局”中,多位嘉宾代表详细讲解了实现碳中和目标的“中国方案”。
在节能减排方面,面对不同国家在使用价格型工具和非价格型工具的不同选择,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周小川认为,碳中和作为一个长期目标,与能源安全、就业等多方面短期目标形成冲突,所以应该首先考虑如何实现一种最优化的目标协调,然后再根据目标选择工具。“既要考虑安全、增长、公平,又要去实现碳中和目标,并且把它分解为各个年度。”周小川说。
对此,中国具体提出了怎样的解决方案?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赵辰昕的回答是“先立后破”。“目前我们重点抓三方面工作:第一,立足中国资源禀赋以煤为主的国情,通过‘三改联动’深入推进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目前中国一度电平均煤耗已达全球最低;第二,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目前可再生能源装机已超过12亿千瓦,风电、光伏、生物质发电、在建的核电规模均达全球第一;第三,不断夯实能源安全基础,在安全替代的情况下实现能源转型,积极稳妥地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统筹把握好破与立的持续节奏和力度,持续调整能源结构,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为实现‘双碳’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赵辰昕说。
博鳌亚洲论坛理事、俄罗斯前总理、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董事长祖布科夫在会上介绍,目前中俄两国正在清洁能源供应领域开展积极合作。
国际合作的步伐不止于此。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介绍,近年来,该行一直在与国际同行展开合作,比如与美国财政部共同牵头,在G20框架下组建G20绿色金融工作组。过去3年,该工作组完成制定了G20可持续金融路线图、G20转型金融政策框架等多项内容。
同时,该行与欧委会共同成立联合工作组,共同制定绿色金融共同分类目录,以实现绿色金融产品和绿色定价的全球互认,目前已共同发布两版《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中国和欧洲的绿色金融共同目录趋同性约达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