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网能源研究院发布了我国能源电力在新形势下呈现出的中长期发展路径。其中,一个重要观点就是对未来新型储能的预测:中国新型储能在2030年之后会迎来快速增长,2060年装机规模将达4.2亿千瓦(420GW)左右。
所谓新型储能,即为抽水蓄能之外的各类储能总称。
根据《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2020》数据,截至 2019 年底,中国已投运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32.4GW。其中,抽水蓄能为30.3GW,即2019年,中国的新型储能累积装机规模为2.1GW。
这意味着,2060年中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将飙升近200倍。
国网能源研究院对于新型储能未来飞速发展的预测,源于我国“30·60”碳目标的提出与相关部门的迅速落实。
12月18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任务。这是我国首次把“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列为新一年度重点任务。
此前,习近平主席在重要国际会议及国家领导人会晤时多次重申“30·60”碳目标的庄严承诺,相关部门亦积极响应。
这表明我国碳中和目标的提出不是空谈,而是势在必行。
基于此,国网能源研究院对于我国能源电力低碳化转型及能源结构演变给出了一个科学的中长期发展路径和展望。
在电源发展方面,我国电源装机规模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2025年、2035年、2050年、2060年分别达到约31亿千瓦、47亿千瓦、55亿千瓦、57亿千瓦左右。陆上风电、光伏发电将是我国发展最快的电源类型,2060年两者装机容量占比之和达到约60%,发电量占比之和达到约45%。
在一次能源结构方面,低碳化转型明显。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2025年、2035年、2050年、2060年分别有望达到约22%、40%、69%、81%。
2035年前后非化石能源总规模超过煤炭。风能、太阳能发展快速,在2030年以后成为主要的非化石能源品种,2050年占一次能源需求总量比重分别为26%和17%,2060年进一步提升至31%和21%。
不过,随着新能源在电力系统中的占比越来越大,诸如“新能源出力大幅波动、功率平衡和运行控制难度极大、新能源发电量大时消纳困难、挤占常规电源空间、消纳与安全矛盾突出”等问题会对电力系统的市场机制设计、规划设计、生产管理、运行控制带来巨大挑战。
作为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关键技术,储能被业内公认为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之一。此外,随着能源互联网逐步建成,需求侧资源也将在我国电力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
因此,未来需求响应与新型储能将共同迎来发展机遇期,2060年规模分别有望达到3亿-4亿千瓦、4亿-5亿千瓦,两者容量之和超过最大负荷的30%。
具体而言,预计2060年我国需求响应规模有望达到3.6亿千瓦左右。新型储能在2030年之后迎来快速增长,2060年装机将达4.2亿千瓦左右。
二者将成为未来电力系统重要的灵活性资源,保障新能源消纳和系统安全稳定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