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日经亚洲评论》杂志网站7月15日发表印度经济咨询公司首席经济学家里特什·库马尔·辛格的题为《印度试图与中国“脱钩”的错误行动只会伤害消费者》的文章,内容摘编如下:
印度深知自己依赖中国的投资、产品及移动应用软件,导致其他领域也易受攻击,因此决定必须与中国经济“脱钩”,并努力发展本国工业。对中国投资实施新的限制,并封杀59种中国移动应用软件,印度还正在考虑对多达300种中国产品加征进口关税。
由于担心与中国爆发全面军事对抗,选民似乎同意必须回击北京,赞同印度提高自力更生能力的主张。他们不明白的是,新德里的强硬回应不仅伤害不到中国,反而最终可能增加本国工业成本,损害印度消费者利益。
中国从印度的进口主要是原材料,比如棉花或铁矿石,可从多个渠道购买。但是,印度从中国进口的产品,比如电子产品、太阳能电池板、活性药物成分、电池和电动车零件,在速度、规模和价格方面没有可与中国相比的替代性供应商。
中国的活性药物成分对印度蒸蒸日上的普通药物工业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中国的廉价太阳能电池板提高了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量,帮助印度达到了气候变化要求目标。
新德里也在考虑禁止华为和中兴参与印度5G网络。但是,印度需要中国的电子产品,用以支持数字经济,这是印度少有的几个创造高薪就业岗位的行业之一。
剥夺印度制造商购买较便宜的中国供应和材料,这将伤害包括零售、房地产、酒店餐饮和旅游业在内的行业,增加投入成本。这反过来又会提高产品与服务的价格,伤害支持“抵制中国”运动最积极的同一批印度消费者。
另一个报复措施就是禁止中国公司投标印度公路承建项目,甚至禁止它们与印度合作伙伴组建合资企业,这将提高修建公路的成本,惩罚纳税人。
限制中国投资——风险资本的主要来源——将重创印度科技创业公司,印度本国银行因各种原因而不愿投资这类公司。甚至容易实现的目标也要付出代价,比如封杀中国应用软件可能导致失业和投资减少。
这并不意味着新德里不能减轻对中国的依赖,但实现这个目标需要艰难的内部改革,比如减轻小企业的合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