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所有人都知道这里能赚钱的时候,危机也会随之而来。盲目买矿只能为自己买来一枚烫手山芋
全球新能源汽车大发展的东风下,上游资源是各家争夺的香饽饽。上游资源中的锂资源更是整个产业链上各家企业的必争之物。
刚刚过去的一周,天齐锂业(002466.SZ)是最大的焦点。6月23日,其发布公告,2018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通过了《关于签署购买SQM公司23.77%股权的协议的议案》及其他各项议案。
如此次交易能够成功,对于天齐锂业来说将进一步巩固其在全球锂资源市场上的话语权。
除了天齐锂业等常年布局上游锂资源的企业外,中国电池企业、中日汽车企业也逐渐成为锂矿争夺战的新势力。
新老势力的交替抢购,让锂资源越来越炙手可热,推动了锂价的上涨。而锂价的上涨反过来增加了各大企业对于锂的抢购热情。
狂热之下,泡沫渐起。
全球锂矿争夺战
此次天齐锂业收购SQM公司股权能备受外界关注与两家公司体量颇具关系。
天齐锂业目前是全球最重要的矿石锂资源供应商,其在多年前收购的西澳大利亚Greenbushes(格林布什矿)目前世界上正开采的储量最大、品质最好的锂辉石矿。
SQM公司是全球最为重要的盐湖锂资源供应商。作为智利本土企业,SQM公司拥有智利本土阿塔卡马盐湖最好的矿区。智利本土阿塔卡马盐湖是全球公认的锂品位最好的盐湖。凭借这个优势,在2017年以前,智利一直是全球最大锂生产国。
接近这次交易的人士告诉笔者,这次交易并不能让天齐锂业获得SQM公司的控股权。对于天齐锂业来说,也只是享受SQM公司的分红,不进入经营领域。
话虽如此,但天齐锂业此次能收购成功,其在锂资源争夺中也算是占得先机。未来可以逐步蚕食SQM公司的股权。
在天齐锂业上演蛇吞象之时,据笔者了解,多家国内矿业企业瞄准了玻利维亚的乌尤尼盐湖。
众多新势力也急于入场。一家大宗数据资讯公司的分析师向笔者感叹,新能源汽车热潮下,很多企业都来询问他有没有矿可以介绍,然而优质矿难寻。
有门路者自有法子。*ST吉恩(600432.SH)公告,因无法满足北美锂业运营及项目建设的资金需求,公司全资孙公司吉恩国际投资有限公司拟将其持有的北美锂业(North American Lithium Inc.)36,592,364股股权转让给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孙公司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anadaLimited(下称“加拿大时代”)。
交易完成后,加拿大时代将成为北美锂业的控股股东。北美锂业主要业务为锂矿开采、选矿和冶炼,拥有位于魁北克省的La Corne锂矿项目。
除了电池企业外,处于产业链最下游的整车企业也想通过掌握最上游的资源从而提高自己在产业链的话语权,以免处处受制于人。
比如日本的丰田汽车(NYSE:TM)。丰田汽车通过旗下子公司丰田通商(Toyota Tsusho Corp.)在今年2月宣布将从澳大利亚矿业Orocober Ltd.手中收购15%的股权。丰田通商将投资2.32亿美元用于扩产。此举彰显了丰田汽车捍卫新能源汽车话语权的决心。
长城汽车(601633.SH/02333.HK)也于去年公告将投资2800万澳元,认购澳大利亚Pilbara Minerals不超过3.5%的股权;Pilbara Minerals在西澳拥有Pilgangoora锂钽矿。
比亚迪(002594.SZ/01211.HK)则通过联姻国内的盐湖股份(000792.SZ)进军上游领域。比亚迪、盐湖股份和深圳市卓域成投资有限公司投资成立青海盐湖比亚迪资源开发有限公司,比亚迪持股49%。
除此之外,比亚迪创始人之一的吕向阳拥有亚洲最大锂矿——甲基卡锂辉石矿的一处矿脉。多名比亚迪员工告诉笔者,该锂矿项目是吕向阳的个人资产,与比亚迪无关。
但吕向阳是王传福的表哥,曾经借给王传福300万创业。如比亚迪遇到原材料危机,想必也是可以近水楼台先得月。
泡沫下的忧虑
市场的过于狂热,不禁会让人有所担忧。
这波抢矿潮主要是由新能源车引起的。新能源汽车对锂资源纯度要求很高,必须达到电池级,并非一般工业级就能满足。
长期从事锂加工的公司高管对笔者说,纯度越高对技术要求就越高。打个比方,考试考及格很容易,但是要让你从99分考到100分就很难。新入局者是否有这样的能力需要打个问号。
新势力都是财大气粗的企业,要想快速拥有技术,挖人或许是最好的选择。然而国内多家锂业公司高管告诉笔者,提锂是系统工程,挖走一两个人并没有用。而且各家企业都将核心技术人员雪藏,避免其和市场过多接触。
例如宁德时代收购的北美锂业。其位于澳大利亚的项目于2013年10月建成开始试生产,2014年10月因资金问题而停产。*ST吉恩在2016 年收购北美锂业之后对北美锂业进行生产工艺优化及升级改造,2017年7月开始了选厂试车,目前处于氧化锂精矿试生产阶段,尚未进入商业投产阶段。而碳酸锂项目仍在继续优化开发方案阶段。
因此,纵然新势力可以凭借资金优势拿下矿产资源,能否有实力去生产电池级锂产品值得观察。
除了生产,开采问题也是一个需要关注的点。例如吕向阳控制的融捷股份(002192.SZ)其控制的甲基卡矿自 2014 年冬歇期结束后至今因故一直未能复工复产。具体原因可以参见笔者在3月19日出版的《财经》杂志中所写的《富锂中国的锂难题》一文
在过去的四年间,融捷股份为锂矿复工复产作出了大量努力,对外积极配合政府的协调工作,努力改善与周边藏民的关系;对内积极修改扩产建设方案并完成了现有产能的技改工作、60万吨/年选矿产能的选址论证等。
但锂矿一直未能顺利复工复产。虽然融捷股份仍在多方面努力协调推进锂矿复工复产工作,但目前甘孜州政府对公司锂矿的复工复产仍未能明确,未来能否复产、何时复产都存在不确定性。
因此,这些新势力抢夺下的锂矿如进行开采是否能符合当地各种要求,尤其是环保要求未可知。如要满足当地政府的各种要求,其开采成本又需要提高多少也是一大挑战。毕竟中国企业海外投矿,最终这些矿成为烫手山芋之事并不少见。
在补贴逐渐退坡的过程中,动力电池会出现抢装现象,从而导致需求走高,产能应对不足。据笔者了解,很多企业想加速扩产从而享受锂价上涨带来的红利。各家都加速扩产,未来产能是否会出现过剩这是现在亟待考虑的问题。
毕竟没有了新能源汽车的补贴,仅凭双积分政策,新能源汽车能否保持如前几年的高速增长犹未可知。
最后想借一位在锂产业工作了二十多年的老法师对笔者的告诫与君共勉:沉下心来好好观察这个行业,这个行业故事很多,不要只看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