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行业已经很多年没有感受到如此巨大的压力。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2018年光伏发电有关事项的通知》,严控规模,补贴退坡。始料未及的“史上最严光伏政策”让多数光伏企业慌了神,受利空消息影响,光伏领域上市企业均受重创。压力之下,更有企业病急乱投医,在网络上大规模地宣泄不满情绪。
光伏企业的反应可以理解,但是宣泄情绪于事无补,经历了去年的“疯狂”,光伏产业已经到了不可不控的地步。伴随着光伏发电装机超预期增长,补贴缺口不断加大和出现的弃光问题,已经直接影响到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在国家的重拳调控之下,光伏企业更应当为行业的长远健康发展而考虑,不能只注重短期的一己之利,而肆意放大问题的严重性,优秀的企业也不会因为一时政策的变动而束手无策。困难面前,光伏产业更需要“望远镜”,而不是“放大镜”。
具体来看,对于这次新政的争议主要聚焦在“严控规模”上。新政明确,根据目前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今年我国暂不安排普通光伏电站建设规模,而分布式光伏项目建设在2018年仅安排1000万千瓦纳入指标,这意味着整个国内光伏市场的装机量与去年5300万千瓦的装机相比将出现大幅下滑。
事实上,政策的变化并不是突如其来,国家能源局每年都会根据实际情况,对当年的光伏装机量发出指导性意见,而早在今年4月国家能源局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就提示了控制规模问题。但是近年来,我国光伏装机一再突破规划目标,2016年,我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容量3454万千瓦,2017年,由于分布式光伏、光伏扶贫的爆发更导致光伏规模有些失控,提前透支了市场消化能力。
然而,这种不正常的超预期增长不仅没有引起光伏企业警惕,反而增加了各大企业扩张产能的信心。数据显示,2017年扩产的项目高达26个,生产多晶硅、硅片、电池片、组件的企业都在扩产。以单晶PERC电池为例,2017年产能是10.3吉瓦,而2018年规划产能为37.9吉瓦,其中仅通威和隆基的规划产能就分别达到10吉瓦和8.8吉瓦,保利协鑫更是发布了20吉瓦的单晶扩产项目。正是在疯狂扩张产能的情况下,一纸严控装机规模的新政让企业慌了神。
但要知道,疯狂攀升的装机量已经严重威胁到了行业的健康发展。今年一季度,我国弃光电量16.2亿千瓦时,弃光率4.3%,而国家可再生能源基金的资金缺口截至目前已经超过1000亿元,短期内难以解决,此外,光伏行业的野蛮生长也导致了泥沙俱下,产生了一系列质量问题。目前,我国对光伏发电每年的补贴约300亿元,同样作为清洁能源的风电,补贴每年仅 50至60 亿元,而风电的发电量却是光伏的3倍。两者对比可以发现,本次新政的意图就是要规避更大的补贴缺口风险,使光伏产业更加健康发展,这种诉求无疑是合理的。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新政对于不需要补贴的项目,实际上是留有余地的,这也是为了将光伏产业发展的重点从扩大规模转到提质增效,推动技术进步上来。不可否认的是,短期内新政将引发一定的产业动荡,但光伏产业的历史证明,大浪淘沙始见金,每一次产业变动都是一次优胜劣汰的市场洗礼,都会促进优势企业更好地发展,并加快科技创新的步伐,最终带来发电成本快速下降。以后光伏的发展越来越不需要依靠补贴,光伏行业的周期特性就越来越弱,将更多的体现为长期的成长性。可见,新政的相关规定正是为了更好地“呵护”光伏产业发展。
当然,对于光伏产业也不能简单的一限了之,国家需要出台更多的配套政策来帮助企业渡过难关。要知道同样的中国光伏企业,同样的技术和产品,在国外建设的一些光伏电站已经实现了平价上网。而在国内,由于融资等非技术成本过高和弃光等问题,阻碍了平价上网的实现。这需要相关部门出台更有力度的支持政策为我们真正走向“光伏强国”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