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初,国家能源局发布的《2017年第一季度光伏发电建设和运行信息简况》显示,一季度,我国光伏新增装机743万千瓦,与2016年同期基本持平。其中,集中式电站新增装机478万千瓦,同比下降23%。分布式电站新增装机243万千瓦,同比增长高达151%。
上述数据反映,尽管分布式电站新增装机容量快速增长,但光伏装机结构中数量占比超过八成的集中式电站却在降速。这似乎印证了市场对于光伏行业未来发展的担忧——国家发改委在近期颁布的电力行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将2020年我国太阳能装机目标由150GW下调至110GW,较大的下调幅度是否会对光伏行业的需求带来负面影响。
不过,瑞银证券认为,2017至2020年,中国光伏实际需求不会受到较大的负面影响,且到2020年,光伏实际装机容量应高于110GW。
在瑞银证券中国公用事业及新能源行业分析师刘帅看来,三大原因将支撑着光伏未来的实际需求:第一,今年上半年,新一轮的抢装潮料将出现;第二,官方装机目标里并未纳入光伏“领跑者”计划以及光伏扶贫工程等新装机项目带来的需求;第三,全球范围内,新兴市场的新增光伏需求预计上升。
2016年12月底,国家发改委公布了《全国光伏发电标杆上网电价表》,对各类资源区2017年新建光伏电站标杆上网电价进行下调。于是,2017年6月30日便成为一个敏感的时间点。去年上半年,同样受到政策下调电价的影响,光伏行业出现了“6·30抢装潮”,致使光伏产业链各环节的市场需求急速提升,奠定了光伏行业在去年的繁华之景。因此,市场对于今年抢装潮的再度出现充满期待,甚至有观点指出一季度便会显露抢装潮的迹象。不过,一季度光伏行业整体表现平平,近一半的A股光伏企业今年前三个月的净利润同比去年出现下滑。
但瑞银证券预计为期半年的抢装在今年上半年将出现。在报告中,瑞银证券指出最近已经出现了一些光伏需求增多的初步迹象,利润产品均价开始上升,这背后的主要动力是国内需求反弹预计电池、组件生产商补库存,以便为抢装做准备。
分布式光伏电站未来巨大的市场空间在一定程度上保障着今后四年光伏需求的乐观预期。根据“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我国分布式光伏装机规模达60GW。而截至2016年底,这一数据仅为10GW。此意味着,未来四年,我国分布式光伏电站年均新增装机容量应不得低于12.5GW,方可达成目标。
与此同时,光伏“领跑者”计划以及光伏扶贫工程等新项目也能带来可观的装机规模。瑞银证券估算,“十三五”期间,这两个项目每年有望带来7GW至16GW的装机量。
最后,瑞银证券还表示,全球新兴市场如印度、墨西哥、南美等地区未来几年的光伏需求增速预计大幅提升,这将抵消美国、日本等在内传统光伏市场需求的潜在下降因素。
虽然瑞银证券对2017年至2020年我国光伏市场需求保持乐观态度,但光伏产业链各关节供需前景不尽相同。
光伏产业链可分为上、中、下游以及辅料四个环节。上游以多晶硅、硅片生产为主,中游则是电池、组件,下游涉及电站开发,辅料则包括光伏玻璃等。按照青睐程度,瑞银证券最看好上游以及辅料环节,对产业链下游则持谨慎推荐态度。而由于中游的电池、组件行业门槛低、供给过剩,瑞银证券对该环节最不看好。
今年一季度,A股组件企业的业绩分化明显。其中,以隆基股份(601012.SH)为代表的单晶组件生产商和以协鑫集成(002506.SZ)为代表的多晶组件生产商的净利润更是形成鲜明对比。今年一季度,隆基股份实现净利润4.4亿元,成为A股最赚钱的光伏公司。而协鑫集成同期亏损约1.3亿元,面临较大的业绩压力。这两家公司的业绩似乎表明,在光伏行业单、多晶之争的背景下,眼下产品的竞争优势正在向单晶倾斜。
针对界面新闻提出的问题,刘帅解释了目前单晶产品受欢迎的原因,“现在装机结构里面分布式装机越来越多,分布式基本上全部使用单晶。另外目前国家推广的‘领跑者’计划中采用一些高效的组件来装,单晶更为符合‘领跑者’的标准,‘领跑者’计划里面有一半用的单晶。所以,目前单晶的需求量非常高。我们从渠道了解到单晶产品现在是等不到货的,要提前交定金才能拿到货。”
刘帅进一步认为,“随着主要企业的扩产,特别是主要企业单晶领域的扩产,甚至出现了单晶在某些领域比多晶成本还要低的现象,这样价差拉大,成本又低,导致单晶企业的盈利比多晶好很多。”
此外,刘帅对界面新闻表示,“中国去年的单晶需求占光伏当年整体需求的比例约27%,今年会在30%以上。到了2018年、2019年,这个比例会提到4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