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天我老无所依,请把我留在那时光里,如果有一天我悄然离去,请把我埋在这春天里······”这是来自汪峰《春天里》的一句歌词。
当很多人听到这句话时,往往会心灵一震,当我们老了,变得 “老无所依”,真能安安稳稳的埋葬在“春天里“吗?
养老问题是千百年的社会问题,早在先秦时期的《礼记·王制》记载:50岁以上的老人可供给细粮;汉代的《王杖诏令册》:70岁以上老人即使触犯刑律“虽有罪不加刑焉”;唐代《唐大诏令集》规定老人可安排护工,“凡庶人年八十及笃疾给侍丁一人”。
而到了八十、九十年代,为了控制人口数量,计划生育政策登上历史舞台,有了“养老问题由政府解决”的口号。如今,养老基金入不敷出,捉襟见肘,有了专家的建议“推迟退休好,自己来养老!”
当然这里面的问题我们不予言表,大家心里都明白,时代在变养老模式也在变。最终面对的还是子女与老人。当我们老了,我们会在哪里?现在的我们能养得起未来的“我”吗?
这些疑问,不仅是某个人的疑问,更是社会的疑问,终究有一天,你我终将会面对。
太古语有云“养儿防老,积谷防饥” 上面说了”养老不能靠政府“,更不能靠”养老保险“,儿女就更加指望不上了,不啃老就阿弥陀佛了
那么靠什么“积谷”来养老呢?
“光伏养老“这一新概念的出现,被多方看好。我们了解到家庭光伏电站一次性投资,逐月取得收益,建一个自家电站相当于买一份养老保险。
在农村,广阔的土地、宅基地、屋顶这些都是建光伏电站的资源。一方面可以自家使用光伏系统发的电,另一方面用不完的电可以卖给国家电网,最后,系统所发的每一度电都能拿到0.42元/度的国家补贴,补贴标准20年不变,卖电和补贴收入,按月或者按季度定期打到个人账户,从而实现稳定的养老收益。
虽然光伏发电也有它的局限性,比如说前期投入成本高,组件、逆变器受外界影响可能会影响发电量,影响收益。但是换言之,养老保险、以房养老等这些传统模式何尝又是稳定的呢?
一种新的养老模式出现,往往会充斥着支持与反对的声音,未来到底是否真正的可行,我们也只能说在摸索中观察,在观察中改变传统养老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