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光伏产业链开始上演涨价潮,硅料涨价幅度最为引人关注。数据显示,6月中下旬以来,光伏行业多晶硅价格指数出现企稳回升态势,近两周回暖加速。这种涨价趋势还传导至硅片和电池片环节。通威股份和隆基股份分别上调电池片和硅片价格。
随着光伏龙头企业通威股份和隆基股份上调价格,光伏产业链涨价愈演愈烈。突如其来的涨价,对整个产业链来说,可谓“有人欢喜有人愁”。
光伏产业链掀起涨价潮
7月以来,光伏产业链价格出现全面上涨。其中,硅料价格涨幅最为明显,有数据显示,7月份,硅料价格涨幅达到30%。
本轮涨价的始作俑者,非硅料莫属。此前,受突发生产事故影响,硅料市场供应出现紧张局面。这迅速拉升了硅料的价格。硅料供给短期紧缩推动产业链价格上行。
多晶硅市场供需关系的转变导致的涨价很快传导至硅片和电池片等环节。光伏龙头企业通威股份和隆基股份因多次上调电池片和硅片价格,站上“风口浪尖”。
7月25日,通威股份上调电池片价格,8月10日,通威股份再度上调单晶电池片价格。7月31日,隆基股份第二次上调硅片价格。面对行业龙头不断涨价,业内人士惊呼“活久见”。随后,光伏玻璃、银浆、封装胶膜、焊带、铝边框等辅材料价格集体“水涨船高”,进一步助推了产业链的涨价潮。
对于多晶硅和辅材价格全面上涨,有业内人士表示,今年上半年不少光伏企业业绩出现下滑。位于产业链上游的光伏企业通过此轮涨价实现产品量价齐升,有助于其修复盈利。随着供需压力逐渐平衡,价格将会出现回落。
下游企业最受伤?
光伏产业链的涨价来得有点猛烈,这让终端市场反应强烈。有经销商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涨价行为对组件市场影响较大,不少项目已经考虑延期甚至停工。在本轮涨价潮中,光伏产业链下游终端企业成为“最受伤”的一方。
上游的涨价压力无疑会压缩终端市场的利润空间。长远来看,这必然影响下游投资开发的积极性。产业链掀起涨价潮,有投资开发企业负责人称,“开工赔死,不开工等死”。这种悲观情绪的蔓延,让终端市场出现降温。这最终又将“反噬”整个光伏产业链。
对终端企业来说,如何解决短期价格上涨带来的影响呢?有评论认为,多方通力合作是正途。对下游电站投资企业来说,面对涨价潮,可以适当推迟项目进程。
硅料价格的上涨,牵一发而动全身。这让玻璃、封胶等辅材价格集体“水涨船高”。另一方面,终端企业面对涨价又苦不堪言。其实,夹在中间的组件厂商也有苦说不清楚。
有业内人士称,产业链涨价对组件厂商影响也比较大。面对上游硅料、硅片的涨价,他们不得不通过涨价来分解压力。然而,由于组件厂商直接和终端市场交接,涨价又受到了终端企业的抵制。对此,有业内人士支招,作为组件制造商,应该从市占率的角度提高自己的垂直一体化程度,从而让企业发展更具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