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是开拓者前行的刻度,是奋斗者筑梦的见证。
以1986年为起点,全国首台风力发电机组落户威海荣成马兰山,揭开了我省新能源发展的序幕。30多年来努力探索和实践,全省新能源从落地生根到茁壮成长,结出丰硕果实,不仅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绿色动能,也为能源结构持续调整优化贡献巨大力量,更在历史时空中镌刻下深深的山东印记。
一组组数据和生动实践,有力见证了我省新能源发展和巨变,也是我省“发展绿色能源、助力动能转换”的历史坐标:
——截至目前,光伏装机容量达到1541.4万千瓦,居全国第一;太阳能集热面积保有量1.31亿平方米,居全国第一;生物质发电装机总容量达281万千瓦,居全国第一;陆上风电全国领先,海上风电蓄势待发;核电在运装机实现“零突破”;全国首创的“光伏+生态农业”综合利用发展模式在全国推广……
当前,我省围绕“发展绿色能源、助力动能转换”核心任务,着力推进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能源结构调整,培育能源生产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努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为全省实现“走在前列、全面开创”目标提供坚强保障。
追日逐光 向阳而行
我省太阳能资源丰富,光照时数年均2099-2813小时,全省立足太阳能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坚持光伏产业和光热产业协同发展,加速推进太阳能产业开发和综合利用,用阳光点亮万家灯火,温暖千万家庭。2010年,济宁40MW太阳能电站成功并网,成为同期亚洲最大的非晶硅薄膜光伏电站;力诺、皇明、桑乐等行业领军企业和海尔、天丰、黄金等一大批太阳能品牌,在中亚、东南亚等享有盛誉,成为我省开发光热资源的闪亮名片,光耀全球。我省作为全国较早在全省范围内推广太阳能光热系统与建筑一体化的省份,截至2018年,全省建设完成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项目1400多个、建筑面积约4800万平方米,太阳能光热建筑一体化应用面积累计4.1亿平方米。
“太阳出来就赚钱。”德州市陵城区后丰李村光伏扶贫电站村民刘培胜领到4000元分红款后高兴地说。2016年我省把光伏扶贫与农村电商、乡村旅游一并纳入全省三年集中脱贫攻坚总体战略部署,明确目标任务,层层压实责任,确保光伏扶贫落地落实,老百姓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截至2018年底,全省光伏扶贫工程建成并网项目1.1万个,装机容量180万千瓦,惠及超30万个贫困户,为贫困群众送上了长期稳定的“阳光存折”。
打造“光伏+渔业”“光伏+生态农业”“光伏+采煤塌陷区治理”模式的“山东样板”,首创“光伏+生态农业”综合利用发展模式在全国复制推广。济宁采煤塌陷区光伏示范基地,采用农光互补、渔光互补等模式,与生态观光旅游、科普体验相结合,实现了2万余亩闲置或荒废塌陷地的综合开发利用。新泰采煤沉陷区光伏领跑基地,形成了以光伏发电为龙头、农业全产业链为支撑、优质项目不断衍生的三产融合发展格局,并配套建设了现代化的新型社区,目前示范园区内16个村庄已整体搬迁,8940户群众住进宽敞明亮的楼房。
御风而行 乘风而上
1986年,全国首台风力发电机组落户威海荣成马兰山,揭开我国风电发展的序幕,开启了全省风电开发建设的热潮。30多年来,从沿海到内陆、从山地到平原、从高风速到低风速,一个个巨型“风车”缓缓转动,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输送到电网,我省风电一路领跑全国风电发展。特别是近几年,围绕推进风电高质量发展,我省加强风电布局与主体功能区划、产业发展、旅游资源开发相协调,打造建设了以烟台、青岛、潍坊等沿海陆域和泰安、临沂、枣庄等内陆山区为重点,德州、菏泽等平原地区为补充的陆上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同时,我省是海洋大省,陆地海岸线约占全国的1/6,毗邻海域15.95万平方公里,绵延3100公里的海岸线,成为发展海上风电的优势资源。在稳定开发山地、沿海风电资源外,积极推动风电向海上进军,2018年,全省首个海上风电与海洋牧场融合发展试点示范项目——三峡山东昌邑莱州湾300MW海上风电项目完成核准。该项目投入运行后,不仅可以生产清洁电能,桩基还可起到类似人工鱼礁聚集鱼类的作用,为海洋生物鱼类、贝类和藻类等提供良好的栖息、庇护和产卵场所,并吸引海鸟等猎捕型生物,形成一条高度融合的生态食物链。
今年,我省又有菏泽鄄城15万千瓦风电场项目、德州庆云5万千瓦风电场项目、青岛胶州5万千瓦风电场等新能源项目先后投运并网。截至今年9月,全省风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45.6万千瓦,居全国第五。我省风电规模不仅持续增长,而且稳定消纳。7月份,国家能源局公布了上半年全国风电并网运行情况,我省弃风电量0.2亿千瓦时,弃风率0.2%,走在全国前列。
凝聚“核”力 弯道超车
1983年全国厂址普查,海阳核电厂址从我省3000余公里海岸线上脱颖而出,被评为全省第一优选厂址。从1983年到2019年,36年间,我省发展核电的决心从未改变。特别是今年以来,我省高标准编制了《山东省核能中长期发展规划》,并组织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院士牵头的专家团队开展咨询评估,科学谋划我省核电总体布局和发展目标,安全高效发展核电。
海阳核电一期工程两台机组投运以来保持了安全高效运行,也为我省核能产业发展按下了“快进键”,全球首座球床模块式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华能石岛湾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正在紧张有序地向前推进,海阳、莱山两个省级核电产业园初具规模,70多家企事业单位进入核电产业链。截至目前,海阳核电正在运行的1号、2号核电机组累计完成发电量203亿千瓦时,年可节约标煤600万吨。同时,我省积极推进海阳核能综合利用示范城市建设,全力打造全国首个核能清洁供暖示范工程,今年年底前可实现70万平方米居民清洁供暖,这对于解决北方地区冬季清洁供暖具有重要的示范引领和学习借鉴意义。
变废为宝 循环利用
我省是生物质能源大省,全省生物质资源可利用量折合标煤约4500万吨,目前利用率仅为30%左右。改变以煤为主的能源供应结构,推广应用生物质能发电、清洁供热等,前景广阔、意义重大。我省积极服务生物质能企业,鼓励支持生物质能发电项目在山东选址建设,推进生物质能多元化开发利用。2005年,我省尝试性地开展了国内第一个生物质与煤电耦合的示范项目——华电十里泉发电厂秸秆/煤粉混烧项目;2017年,国内首次在生物质直燃发电领域使用高温超高压一次再热机组——郓城琦泉生物质发电项目投产……我省的生物质发电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发电技术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截至今年9月底,全省生物质能发电装机已达281万千瓦,继续保持全国第一;今年1-9月份发电量达104.1亿千瓦时,占全省发电量的2.6%。
2018年初,我省启动了全省农林牧生物质能推广应用试点工作,遴选生物质能源丰富、清洁供热基础较好的阳信、泗水、郓城等县作为首批试点,试点取得积极成效,得到各级高度重视和社会广泛认可。地处京津冀“2+26”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区域的阳信县,截至目前已经完成生物质清洁取暖改造任务4.5万余户,到2020年将实现生物质清洁供热县域全覆盖,打造全国首个生物质清洁取暖示范县。今年,我省启动了首批绿色能源示范村镇创建工作,加快推动农村绿色能源开发利用,计划推出20个左右示范村镇,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农村清洁用能模式,积极打造能源领域的“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平峰填谷 多能互补
我省在积极发展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和核能等开发利用的基础上,作为电网“黑启动”的利器,抽水蓄能也在齐鲁大地如火如荼地建设推进。在泰安100万千瓦抽水蓄能电站已稳定运行近12年的基础上,今年,我省还有总装机容量达300万千瓦的两大抽水蓄能电站正在建设中,其中,在建沂蒙120万千瓦抽水蓄能电站,总投资73.7亿元,预计2022年投运;在建文登180万千瓦抽水蓄能电站,总投资82.7亿元,预计2023年投运。目前,总装机容量180万千瓦的泰安抽水蓄能电站二期工程,计划于今年年底前完成核准;装机容量120万千瓦的潍坊抽水蓄能电站,正在为破土动工加速准备。
多能互补集成优化作为新的能源发展方向,也是能源变革的发展趋势,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高度。近年来,我省加快推进多能互补,扬长避短,努力实现1+1>2的效果。探索的“太阳能+”与空气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电能、天然气多能互补热利用模式,为深度开发利用太阳能提供了新路径。建设的青岛中德生态园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以分布式能源为基础、以智能化运营平台为枢纽,智慧互联、优势互补,可实现能源结构、能源利用效率、节能减排等全方位优化。作为全国首个拥有10套能源系统的供热项目,济钢能源站成为跨领域能源综合利用的试验平台。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省新能源的发展之路书写着一部勇于探索、不断超越的历史。在“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下,在新旧动能转换的大潮中,未来,我省新能源将继续跋山涉水、追风逐日,为全国新能源发展贡献“山东智慧”。
延伸:
山东新能源发展大事记
1986年
1986年,全国首台风力发电机组在威海荣成马兰山建成并网发电,我省新能源建设大幕正式拉开。
2006年
我国首个生物质秸秆直燃发电项目、首个国家级生物质直燃发电示范工程——国能单县生物发电项目投产发电。
2007年 8月
泰安抽水蓄能电站完成竣工验收。
2007年 11月
《山东省农村可再生能源条例》颁布。
2008年
我省首个山区风电项目歌美飒太平山风电场工程落户安丘,该风电场年上网电量近1亿千瓦时。
2009年
我省首座核电站——海阳核电一期工程开工建设。
2010年12月
济宁市4万千瓦光伏电站项目获全国首张光伏电站发电业务许可证。
2010年12月
“十一五”末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达到277.7万千瓦,其中风电装机138万千瓦、光伏装机1.9万千瓦、生物质装机31.1万千瓦、水电装机106.68万千瓦。
2012年 12月
我省单机容量最大风电项目——潍坊滨海国电风电二期9台单机容量3兆瓦风力发电机组正式并网,年发电量5400万千瓦时。
2012年 12月
全国首个居民用户分布式光伏电源——青岛夹岭沟小区光伏发电项目正式并网。
2014年
我省最大风电项目——中广核山亭总装机300兆瓦风电场开工建设,建成后年发电量6亿千瓦时。
2015年 12月
“十二五”末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达到1115.04万千瓦,比“十一五”增长4倍;其中风电装机721.45万千瓦、光伏装机132.72万千瓦、生物质装机153.15万千瓦、水电装机107.72万千瓦。
2016年
《山东省光伏扶贫实施方案》印发实施,标志着我省光伏扶贫工程全面启动。
2017年 5月
《山东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2016-2030年)》印发实施,我省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
2017年 9月
山东新泰采煤沉陷区光伏领跑者基地一期项目并网发电,总规模50万千瓦,是我省装机规模最大的光伏发电项目。
2018年 8月
《山东省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8年)》印发实施,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调整优化能源结构。
2018年 10月
海阳核电1号机组投入商运,2号机组并网发电。
2019年 9月
全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达到3426.12万千万,比“十一五”末增长12.3倍,占全省电力总装机的四分之一,其中风电装机1245.57万千瓦、光伏装机1541.4万千瓦、生物质装机281万千瓦、核电装机250万千瓦、水电装机108.1万千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