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时间,单晶龙头隆基股份狂砸1.53亿广告费。
如此力度,行业无出其右。
宣传高举高打,产能布局疾风骤雨,资本市场运作谙熟,隆基的“争霸战”初战告捷。
这是一次激烈的反转,你可视之为长期沉潜后的厚积薄发;也可视之为多年被挤压后的殊死一搏。而今扩张仍在持续,竞争从未止歇。
产业历史已赤裸裸地证明,在市场争夺的那些生死时刻,一切温情脉脉的表达,几乎都是骗人的。
隆基依然保持着强烈的紧迫感。进入2019年后不到半年,其已发布6个重大投资方案/最新进展,涉及投资规模合计高达(约)205.31亿元。而其产能目标是2019年底单晶硅棒/硅片36GW,2020年底50GW,2021年底65GW;单晶电池片产能2019年底10GW,2020年底15GW,2021年底20GW;单晶组件产能2019年底16GW,2020年底25GW,2021年底30GW。
这是一组惊人的数据。平价上网前夜,各路企业的全力扩张背后,竞争与淘汰加剧,厮杀与集中凸显,“寡头效应”已不可逆。
时光荏苒,光伏诸多变化。19年前,在创业初期最艰难的那些时刻,当李振国很多个夜晚都在火车硬座底下度过的某个瞬间,是否会想到自己创办的企业未来会有今日的“格局”?而在5年前、甚至3年、2年前,诸多多晶企业的大佬们是否料到隆基和单晶的发展会如此迅猛,甚至让人“始料未及”?
偶然中有必然,必然中也存偶然。隆基股份几乎迎来了成立至今“最美好”的时段。不过,单晶的赛道也已经变了。
三年营销战
端倪藏于数据!隆基的“蓄力一搏”始于2016年。
这一年,隆基股份的“广告宣传费”突然从百万量级激增到了3781万元;而后两年又分别增长到4852万元和6759万元。
隆基全方位的宣传造势让人记忆尤新。2016年,部分央媒、门户网站,以及几乎国内主要的能源类媒体、光伏网站、微信公众号都上了隆基的单晶广告或软文。除了媒体,国内的一些券商和行业分析师也成了隆基“联络感情”的对象。而各种大张旗鼓的签约、热热闹闹的战略合作仪式也层出不穷。
隆基的宣传紧紧围绕一个主题:单晶高效,单晶比多晶好,单晶替代多晶。
彼时,单晶的市场占比仍然较少,但也就在2016年1月27日,隆基股份董事长钟宝申在接受华夏能源网采访时做了一个在当时颇为惊人的判断:2019年单晶将在市场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如今回头看,诸君意如何?
彼时有多晶企业的高管总结隆基的宣传策略:第一,当前不讲,讲未来。第二,问题不讲,讲效率。第三,把所有媒体梳理一遍,不留死角。第四、领导亲自出马,把宣传当头等大事。2016年,光伏同行经常会看到隆基的领导,带领一个团队,赞助各种论坛,在各种场合反复的说,反复的强调单晶好。
上述多晶企业高管在企业内部会议中感慨:“听说隆基一年的宣传费大几千万,我们哪家企业有这力度,他这些钱真是花出效果了!我们其他光伏企业也挺重视宣传,但都没有隆基这力度,而且他就是天天围绕一个主题:单晶高效,替代多晶,反反复复,念经一样。”
“做单晶的企业本来就少,没什么声音,但是隆基一家的宣传,让市场上充斥着单晶的声音,反而是我们这么多做多晶的企业,都没什么声音,老有人问我,你一年出3-4个吉瓦,怎么基本上是多晶,怎么不做单晶呢?”
三年时间,隆基股份超过1.53亿元的广告宣传费砸下去,“这些钱花出效果了。”毫不夸张地说,隆基几乎是以一己之力打响了单晶在市场的名声。
真是“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仅宣传还不够,需要“组合拳”。与宣传费用“步调一致”的是,隆基股份的差旅费和业务招待费也在2016年突然暴涨。隆基股份2016年差旅费狂增149.23%至3220万元,2017年再激增119.78%至7077万元;2018年达到9660万元。此外,隆基股份2016年业务招待费激增139.47%达2275万元,2017年达2820万元,2018年再增40.53%至3963万元。
与高举高打的营销推广一起“驱动”的,还有产能上疾风骤雨般的布局。
也就在2016年前后,隆基股份南下云南,在楚雄、丽江、保山三个州市建设三个制造基地。同年,隆基又先后在马来西亚砂拉越州古晋建立全资子公司和印度安德拉邦投资建厂。
短短数年,隆基股份已在西安、银川、中宁、泰州、衢州、合肥、保山、丽江、楚雄、滁州、马来西亚、印度等地布局了巨量产能,霸业初定,地位愈显。
去年十月,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张国宝和隆基股份总裁李振国通了个电话。张国宝问李振国原料多晶硅从哪里采购?李振国告诉张国宝主要采购于国内的特变电工,德国的瓦克公司等。张国宝又问为什么没有采购协鑫的多晶硅?李振国说因为协鑫已经自己向下游延伸,生产硅片和太阳能组件了。
在这次通话中,李振国判断:多晶肯定失去竞争力,必将淘汰出局。
在2016年5月上海SNEC期间,隆基确定新的产能目标:单晶硅片2018产能20GW、成本每瓦10美分;其同时喊出了跟随多晶硅片0.6元价差的承诺,并基本执行了这样的价格策略,如愿推动了单晶市场份额的提升。
时过境迁,初战告捷,隆基股份的广告宣传与推广策略已悄然生变:不再像过去那样大张旗鼓地鼓吹单晶,甚至显得低调和“婉转”了许多。
细心的人可能会发现,从去年开始至今,几乎每个月都会有大量各界人等受邀涌向隆基股份的总部或生产基地。
他们中有国际友好人士、各地官员、各路专家和大量媒体。比如,去年7月3日,三一梁稳根、加盛投资董晓栗,陕煤集团杨照乾,新华都陈发树等企业大佬参观了银川隆基。
仅两天后,李宁体育董事长李宁、雅戈尔董事总经理李寒穷等近30位各路非光伏业内的大佬参访云南保山隆基。同样在7月,隆基又邀请40余家中央和各省市媒体调研银川隆基近年的创新历程......9月11日,沙特皇家委员会CEO一行参观隆基股份银川工厂......
熙熙攘攘,来往无穷!进入2019年后,不到半年时间,隆基的邀约与各路参访频率更加密集。其中包括地方政府领导、西安市清洁能源观摩交流调研团、中小投资者代表、西北大学物理学院研究生、哥伦比亚众议院外事委员会主席一行、香港跨境投资服务业代表团、韩国国会代表团、上海合作组织秘书长一行等等等等,各种走进隆基股份的新闻几乎层出不穷。
简言之,隆基以前所未有的频度,邀请越来越多,身份角色越来越多元,层级越来越高的人到企业参观座谈,每次参访活动,隆基的创始团队或相应高管都会尽力陪同,并亲自讲解单晶工艺流程和隆基的辉煌发展史。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相比“泛泛”的宣传,这样的推广显然更具针对性。而且“有朋自远方来”,单晶龙头得以广交天下更多好友。何乐不为?
此外,很明显的一个变化,是隆基股份的公关团队会更多地“运作”企业的创始人和高管在中国乃至全球有影响的学术、商业平台、国际组织等论坛活动上“露脸”并发表观点,由此从更高层级更广阔的范围来宣传和推广隆基股份的品牌。
比如,6月8日,李振国参加第十六届中国技术管理学术年会并发表主旨演讲;5月30日,李振国出席“加强最不发达国家能源供给与融资国际会议”,并做主旨发言;4月28日,李振国出席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一带一路”专场会议并发言;2018年底,李振国在2018波兰气候大会上发言......
而从宣传推广的内容来看,隆基的“口径”已不止于单晶“创新”和“高效”。
今年3月,黑鹰光伏与隆基股份总裁李振国在成都有过一次半小时左右的交流。李振国谈到最多的是隆基现在宣传较多的“零碳”理念,这位企业掌舵者特别谈到以光伏电力驱动光伏制造的产业链模式,来实现制造布局,也就是“solar for solar”。
隆基的“成色”
李振国概括自己创业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大学毕业后的十年,从1990年到2000年,这是一个养家糊口的阶段;从2000年到2010年这十年,是个人奋斗和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要阶段;2010年至今,是责任与担当的阶段。
这位企业掌舵人需要为2万多员工的饭碗负责,需要为投资者负责。
历经19年发展,数年时间集中突破,作为全球最大的单晶硅光伏产品制造商,隆基股份的综合实力到底如何?笔者认为,分析一家公司,从企业治理与财务状况、技术能力与产能布局、资本市场表现等,基本可以综合反映出一家企业的实力和潜力。
产能方面,2018年隆基单晶硅片产量已经占据全球38%。根据其规划,2019年底单晶硅棒/硅片产能达到36GW,2020年底达到50GW,2021年底达到65GW;单晶电池片产能2019年底达到10GW,2020年底达到15GW,2021年底达到20GW;单晶组件产能2019年底达到16GW,2020年底达到25GW,2021年底达到30GW。
如果从营收及净利等核心经营数据来看,最近三四年也成为隆基确立单晶霸主权重的关键时期。如你所知,在2014年以前,隆基还是一家聚焦单晶硅片的专业公司,在收购乐叶后,隆基将产业链往下游延伸至电池和组件制造领域,仅数年时间,成为全球最大垂直整合单晶组件制造商。
隆基股份全产业链打法效果显著。据黑鹰光伏统计数据,隆基股份营业收入连续6年(2013年-2018男)保持两位数增长,尽管在中国内地市场遭遇531新政巨大冲击的情况下,隆基股份2018年营收仍实现了34.38%的较高速增长。
但率先掀起降价潮的(2018年以来曾连续十次下降单晶硅产品价格)的隆基也遭遇了归母净利润近6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隆基股份的毛利率及净利润率五年来首次出现下滑,2018年隆基股份毛利率及净利润率分别较2017年下降了10个百分点。
笔者分析认为,隆基股份营收、净利润的积极表现主要得益于业务层面“三驾马车”展现的动力。如下表所示,近五年来隆基股份太阳能组件、单晶硅片、光伏发电等主营产品都实现了增长:组件收入连续四年增长,单晶硅片和光伏发电业务连续三年正增长。
其中增长最为迅速的当属太阳能组件业务,自2016年以来太阳能组件业务已成为隆基第一大主营产品,也是第一个销售额突破百亿的产品。
不过我们也能看到,其五大主营产品毛利率在2018年均遭遇下滑:单晶硅棒毛利率下降了20.85个百分点,单晶硅片下降了16.44个百分点,电池片下降14.37个百分点,光伏发电业务下降了8.44个百分点,太阳能组件下降了6.87个百分点。
(注:红色部分为隆基各主营产品销售收入)
从海外布局来看,2018年隆基股份海外布局极为凶猛,收入增幅71.97%,远超中国大陆21.48%的增幅,这已经连续第二年海外收入增幅超过中国大陆收入增幅(2017年隆基海外收入增幅为72.91%、中国大陆增幅为33.68%)。
最新财报显示:隆基股份2019年一季度业绩再度实现高速增长,一季度营业收入增长64.56%,虽然一季度其归母净利润仅增长12.5%,但若扣除电站转让的部分,隆基股份制造业务利润增长约70%。其一季度单晶硅片对外销量大9.8亿片,同比增长212.7%,单晶组件销量1.24GW,同比增长61%。
另一方面,黑鹰光伏团队发现隆基股份客户订单也创新高。截至2019年3月末,隆基股份对客户预收款规模为16.77亿元,较2018年末增长了74.32%。
据第三方专业分析机构预测,2019年隆基股份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可能分别达到306.74亿元和41.5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9.50%和62.41%;2020年收入可能突破四百亿大关至410.75亿元,净利润则可能突破50亿元大关至54.21亿元。
疯狂扩张
不管光伏市场千变万化,隆基股份的扩张还在加速,其未来扩长产能选择的地点为宁夏、马来西亚、云南、江苏、安徽。
黑鹰光伏统计发现,截至2018年底隆基股份“重大在建工程”投资预算合计达121.23亿元,按照其投资规模来看,隆基股份重点投资第一领域是上游单晶硅棒/硅片,其次是下游光伏电站领域,然后则是中游光伏电池片及组件。
2019年以来,隆基股份又加速了进击的步伐,不足半年时间,隆基股份先后发布了6个重大投资方案/最新进展,其选择扩张领域主要为单晶硅棒/硅片、高效单晶电池和高效单晶组件,这6个方案涉及投资规模合计高达(约)205.31亿元。
2月23日隆基股份公告称,计划在马来西亚古晋市投资建设年产1GW单晶电池项目。也就在同一天,隆基股东董事会还审议通过了云南上保山市人民政府、丽江市人民政府和楚雄人民政府签订的三大投资方案:
1. 新增投建保山年产6GW单晶硅棒二期项目,预计项目投资额约为17.49亿元,预计2020年7月达到设计产能,项目达产后预计将实现年均营业收入约27.88亿元,净利润约2.68亿元。
2. 丽江年产6GW单晶硅棒项目,项目总投资额约为19.37亿元,预计2020年5月达到设计产能,项目达产后预计将实现年均营业收入约30.41亿元,净利润约2.93亿元。
3. 楚雄年产10GW单晶硅片二期项目,项目总投资额约为14.86亿元,预计2020年3月达到设计产能,项目达产后预计将实现年均营业收入约53.79亿元,净利润约2.39亿元。
4月16日,隆基股份与银川经开区管委会签署投资协议,就公司在银川投资建设年产15GW单晶硅棒和硅片项目及年产3GW单晶电池项目达成合作意向。
据披露,“年产15GW单晶硅棒项目”、“年产3GW单晶电池项目”投资额约分别为43亿元、15.5亿元,两个项目均计划于2020年下半年开始逐步投产。
4月17日,隆基股份成功通过配股募集资金38.75亿元亿元资金,据此前公告这笔钱将全部用于“宁夏乐叶年产5GW高效单晶电池项目”、“滁州乐叶年产5GW高效单晶组件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6月3日,隆基有发布公告称,为进一步提升海外高效电池产能,拟在马来西亚古晋市投资建设年产1.25GW单晶电池项目,该项目投资总额约为9.57亿元(含流动资金),预计2020年8月达到设计产能。项目达产后预计将实现年均营业收入约12亿元,年均净利润1.27亿元。
6月14日,隆基再度有泰州市海陵区人民政府签订项目投资协议,其计划在泰州投资建设年产5GW单晶组件项目,投资额约为24亿元(含流动资金),项目预计2020年开始逐步投产。
根据隆基股份预测,仅上述提到的马来西亚、云南、宁夏乐叶和滁州乐叶等项目达产后,就能创造约258.73营业收入和16.31亿元的净利润。
据黑鹰光伏团队统计,隆基目前已披露的产能投资规模合计约为335.05亿元,而根据项目施工进度,据我们测算,隆基股份尚需投入近190亿元的自有资金或许才能完成上述产业布局,而隆基股份若想完成《未来三年(2019-2021)产能规划》还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
(黑鹰注:数据均来自于隆基公开数据,其中部分项目已经完工,详见前述“截至2018年末隆基股份重大在建工程情况”一表)
但财报显示,截至2019年3月末,隆基股份货币资金(等同于现金)储备规模为84.39亿元,而短期借款为5.62亿元、长期借款28.55亿元以及应付债券32.91亿元。其目前的资金储备显然难以完成上述产能扩张。
“合理安排负债结构,保持稳定现金流”被隆基一直视为“两个基石”之一。
据黑鹰光伏团队进一步分析企业现金流发现,2014年-2018年五年间隆基股份经营净现金流合计仅为36.83亿元,尤其是我们看到2018年隆基股份在营业收入增加56.26亿元(增幅34.38)的情况下,其经营净现金流却减少了0.69亿元(降幅5.56%),说明其造血能力在下降。
所以,笔者认为,隆基股份若想实现已公布的投资方案,乃至完成更大的投资布局,最终考验的是其对外融资能力,而2018年隆基股份筹资活动净现金流仅为2.67亿元,较2017年减少了44.92亿元。
综上所述,我们在关注隆基投资布局的同时,还要重点关注其融资进展。好在隆基股份目前资产负债率并不高,2018年其资产负债率为57.58%;而且速动比率近4年一直在1以上,2018年速动比率为1.25。整体而言,隆基的财务结构稳健,其未来仍有增加资本运作(提升资产负债率,扩大融资融规模等)的空间。
赛道变了
无疑,2019年会成为单晶反超多晶的重要转折年。
根据PV InfoLink的数据,2019年单晶硅片产出及市场占比将首次高于多晶,多晶市占率将由2018年的55%降至46%,单晶则由45%上升至64%。以隆基为代表的单晶“先行者”可能成为最大赢家。
综合近期诸多企业高管的观点来看,未来多晶、普通单晶、高效单晶会以不同比例存在于市场,但是多晶及普通单晶的份额会越来越小,高效单晶产品成为主流。
索比光伏网总编辑曹宇在对荣德新能源总裁唐骏的采访报道中分析:随着光伏产业步入新的发展机遇,产业已经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既有巨头多元发展,也有专注硅片、电池环节的细分冠军,但无论商业模式如何,产业之间的分工协作进一步升级都是大势所趋,众多光伏企业的竞争实际上也可以看做是不同技术路线的竞争:先争市场整体份额,然后瓜分市场蛋糕。
(荣德新能源总裁唐骏:行业宣传有太多的噪音和误导,容易让人迷失真相。“实际上,领跑者项目是鼓励高效电池组件技术,但以目前市场价格看,真正更高的性价比,最能降低度电成本的还是多晶硅,实在有必要有人站出来为多晶发声。”)
对于隆基而言,如今的竞争对手、竞争环境也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
一方面,隆基股份的“老对手”中环股份也从未停止自身在高效单晶领域的扩张步伐。去年,在隆基和中环接连的扩产和降价中,形成双寡头垄断格局,两大“龙头”去年底产能分别达到28GW和25GW,“包揽”全球单晶市场整体产能的75%。
(中环和隆基的竞争,就是一场“校友会”)
进入2019年后,隆基股份持续扩张;作为竞争对手,中环股份也加速扩张。3月19日,中环股份抛出90亿元的扩产计划。其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签订合作意向书,共同投资90亿元用来建设“中环五期25GW单晶硅项目”,其中呼和浩特市政府所属国有企业投资8亿元,建成达产后中环股份单晶硅片总产能将超过50GW。
除了单晶领域的“老对手”,隆基股份还需要面对越来越多实力强劲的多晶企业整合巨量资源,加速闯入单晶赛道。简言之,单晶由小众变为主流后,隆基在单晶赛道的竞争对手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强。对其而言,首要的,是如何守住自身的“先发优势”。
回想三年前,当隆基股份投入数千万,大张旗鼓宣传单晶的时候,多晶企业在市场方面的声音整体却非常弱,几乎没什么企业站出来挑起大梁。记忆犹新的是,时年3月,晶科能源发布《晶科技术白皮书》,从LID衰减、CTM封装损失和发电面积利用率三个方面对单多晶进行对比。此举被视为是与隆基的隔空“分庭抗礼”。
(晶科能源董事长李仙德:不惧怕任何竞争对手!)
最近一年多的时间,这家实力强劲的老牌光伏企业也已在单晶赛道投下重注。据其规划,2019年,晶科单晶产能占比接近80%,其中高效单晶占比约75%。面对愈发激烈的行业竞争,李仙德曾发文表示:不惧怕任何竞争对手。
进入2019年后,业界一大关注点便是:单晶技术的赛道上竞争加剧,铸锭单晶向直拉单晶发起了猛烈攻势。昔日的多晶企业期望借助铸锭单晶,与传统直拉单晶阵营正式一搏。
一般而言,多晶常以铸锭技术生产,单晶多以以直拉技术生产。铸锭单晶,又称类单晶,指在常规多晶铸锭工艺的基础上加入单晶籽晶,定向凝固后形成方型硅锭,加工制成的单晶硅片。由于铸锭单晶本质上沿用了多晶的制备工艺,二次技改投入较小,是更适合传统多晶企业进军单晶的新技术赛道。
中国科学院院士、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杨德仁,曾将铸锭单晶定位为区别于铸锭多晶、直拉单晶之外的第三种技术路线。他认为,铸锭单晶的优势在于转换效率比多晶高,同时又保持了多晶的低光衰优势。这也是单多晶技术第一次处于同一边界条件下比拼BOS成本和LCOE度电成本。
据索比光伏网曹宇《光伏产业迈入竞价纪元,多晶企业不再沉默!》一文分析:目前铸锭单晶电池效率已经可以做到22.28%,与单晶电池差距在0.3%以内。以72片组件计算,单晶组件385W,铸锭单晶可以做到380W以上,再考虑到多晶组件首年衰减更低,铸锭单晶的土地、人工、线缆成本都与单晶基本一致。
铸锭单晶产业链目前从硅片环节售价约为2.6元/pcs附近(随尺寸不同),较单晶硅片便宜0.5元/pcs,单晶PERC电池1.15元/w,铸锭单晶PERC电池1.05元/w,单晶组件售价2.0元/w,铸锭单晶组件售价1.9元/w左右。当多元方程简化为一元时,答案呼之欲出!
这对市场投资者来说当然是一道很简单的题,但对于制造企业来说,远未如此简单:以隆基股份为代表的单晶企业在过去两年时间中获利颇丰,很可能在政策红利不再后采用价格的紧跟策略,通过降价保持市场竞争力,同时过去两年的储备积累和资本的助力,也让单晶企业更能忍受暂时的低利润率甚至亏损,因此多晶制造企业还远未可以高枕无忧。(此部分参考《光伏产业迈入竞价纪元,多晶企业不再沉默!》一文)
在今年上海SNEC期间,保利协鑫发布了全新一代“鑫单晶G3”硅片产品,协鑫集成(002506.SZ)发布了420W超高效“鑫单晶叠瓦”组件。协鑫称,“鑫单晶”产品同时拥有单晶的效率和多晶的低成本优势。“鑫单晶G3”电池量产效率22.18%,与单晶电池的效率差值在0.3%以内,组件效率差距在5W以内,同时光衰仅为直拉单晶的50%。
上述产品的发布,标志着保利协鑫的单晶产品正式步入大规模应用阶段。也就在SNEC期间,阿特斯、正泰太阳能、日托光伏、爱康光电四家光伏企业与保利协鑫签订了6GW“鑫单晶”供应合作协议。
为了加速打入单晶市场,保利协鑫承诺在新品推广初期,“鑫单晶”将会与直拉单晶产品保持固定价差。按照保利协鑫的产能规划,到今年底,“鑫单晶”硅片产能将达到8-10GW。明年公司1400多台铸锭炉将全部改造完毕,以确保“鑫单晶”硅片的供应。
协鑫集成预计2019年,组件出货量超过6GW,同比增长20%。在协鑫集成的产品结构中,鑫单晶和Perc电池各占一半,几乎未涉及多晶和普通单晶产品。鑫单晶组件已收到逾1GW订单。
同期,赛维太阳能科技也发布了新一代铸锭单晶硅片及电池产品,并发布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十九项核心铸锭单晶专利。赛维集团于2010年开始研发铸锭单晶,2018年年底实现1GW产能。
回溯过去的20年,光伏产业历经跌宕,技术浪潮此起彼伏,各路企业交替进步。如今,单晶竞争的赛道正发生剧烈变化,格局未定,未来的竞争态势更加扑朔迷离。
面对新的竞争环境,隆基显然不会“粗心大意”。单从产品创新层面看,其保持了较大力度的投入。财报显示,2018年其研发投入12.31亿元,占同期营收比重的5.60%。而“专注”与“创新”也被李振国视为企业在多次跌宕中得以发展和崛起的关键词。
有企业家判断:今年单晶或许还能赚钱,但随着明年各企业的单晶项目大规模投产,单晶利润也即将见底。随着光伏行业制造成本快速下降,硅料等部分环节成本已到底,企业要想真正生存下来,就必须开发新的电池、组件技术。
面对新的变量,“初战告捷”的隆基股份何去何从?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