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车市告别了持续28年的增长期,产销量同比下滑。与车市“寒冬”不同,报废车的数量在这一年却有了很大提升。商务部数据显示,2018年1~11月,全国机动车回收数量为176.3万辆,同比增长16%;其中汽车146.9万辆,同比增长15.1%。不过,尽管数量较上一年有很大提升,但总体而言报废车行业前路仍不平坦。这从日前召开的2018年报废车产业链延伸论坛暨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报废车回收拆解与再利用分会(以下简称“中再生报废车分会”)会员大会上可见一斑。在这个报废车行业的大聚会上,与会者回顾了过去一年的行业发展,也重点探讨了未来的发展之路。
■2018年报废车数量增加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汽车市场处副处长王光磊表示,汽车一般在运行了9~13年后会进入报废期,随着时间推移,我国已经进入汽车报废更新高峰期,这也意味着,未来汽车报废拆解行业拥有巨大的市场空间。王光磊称:“我国汽车销量和保有量巨大,报废汽车拆解行业发展潜力巨大。另外,随着相关法律法规逐渐健全,以及执行力度不断加大,尤其是浙江、福建等地陆续出台加强报废汽车拆解行业危险废物规范管理的政策文件,国内报废汽车拆解行业将逐步实现规范化发展。”
2018年,《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公布,明确要大力淘汰老旧车辆,这对报废车行业而言无疑是重大利好。随着汽车流通全产业链的创新变革与国家对于治污治堵的进一步重视,继淘汰黄标车之后,2018年重新定位“老旧汽车”,全国多地推出国一、国二、国三柴油车及高排放货运车淘汰政策,如何推进国三及以下排放营运柴油货车提前淘汰成为行业的关注焦点。
“可以说,2018年是2017年的延伸,在各项政策的持续影响下,2018年报废车的数量在增加。”中再生报废车分会秘书长张莹表示,尽管业内非常期待的《报废汽车管理办法》(以下简称“307号令”)修订版一直未能正式发布,但毕竟看到了这一领域的改革方向,这给行业发展带来很大信心。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汽车产业政策研究室主任黎宇科透露,“307号令”出台在即。他强调,在修订“307号令”的同时,还对《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技术规范》进行了修订,形成与之相匹配的管理体系。一旦“307号令”修订版正式发布,报废车行业将正式进入市场化发展阶段。
■环保越来越深入影响行业发展
汽车报废回收作为一项与人民生产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相关的行业,一直备受关注。过去很多年,汽车报废回收行业一直被纳入特殊行业之列进行管理,与报废车企业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众多,尤其是当其被作为一项重污染行业管控的时候,更是涉及到诸多环保法规标准。北京市固体废物和化学管理中心原副主任钟金玲列出的与行业相关的环保法规标准就有18项之多。怎样符合这些法规要求,也成为企业当前生存的关键。目前,报废汽车回收企业面临越来越大的环保压力,尤其是在市场快速变化期,报废汽车回收企业更应该做好企业内部管理和提升对环保拆解规范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高级工程师何艺强调,报废汽车拆解企业属于产废企业,应认真学习并严格落实危险废物管理的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规范管理经营活动中产生的各类危险废物;按照环境保护规定要求开展危险废物申报登记工作,向当地环保部门报告危险废物产生、贮存、处置情况;建立危险废物管理台账,详细记录危险废物种类、产生量、暂存量、委托处置流向及处置数量、处置时间、接收单位信息(接收单位名称、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资质)等相关信息。同时在环境管理法规制度体系介绍中列举多重案列进行说明。
除了压力外,环保政策也给汽车报废回收行业带来了机遇。“发展绿色物流、进行货运改革、私家车全面升级、公务营运车全面新能源化……这些政策是过去这一年报废车数量增加的主要原因。”张莹说,报废车行业是政策的晴雨表,总体而言,当前的中国,报废车行业还是一个在政策影响下发展的行业。
不过,即使在报废车回收总量不断提升的2018年,仍然有大量企业“吃不饱”。中再生报废车分会对会员单位的调查显示,60%的企业回收量处于偏低水平,基本“吃不饱”;有将近50%的企业拥有企业升级和厂房改造的需求;有80%的企业没有通过环评,面临环保和技术改进的压力。与此同时,真正进入有资质报废车回收拆解企业进行报废的车辆仅占车辆注销数的不足40%。
张莹表示,当前报废车行业面临正规拆解盈利水平较低,废钢市场价格波动严重带来的企业经营风险,部分企业靠变卖报废车回收证明、转租场地、非法卖车(五大总成)等非常规手段牟利,非法拆解企业死灰复燃挤占有资质合规企业生存空间等问题。“政策在变,市场模式也在变,报废车市场产业链条更趋复杂,交易角色交错而不可控,这是我们面临的风险。”张莹说。山西科城环保产业协同创新研究院副院长何泓也表示,从实际调研的情况看,截至2017年底,山西25家报废汽车拆解企业大多都处于“吃不饱”的状态。“非法拆解、倒卖层出不穷,车辆回收难,初级拆解能力过剩,行业布局不合理。”何泓认为,报废车行业政策尚不完善,监管力度不足。
对此,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循环经济技术研究所所长杨敬增建议,面对新的发展形势,报废车拆解企业要提质增效、转型升级,走精细化拆解之路。“产业应加强汽车循环产业体系建设,加强产业延伸,建立高效产业链。加强产业融合,将自身优势与兄弟产业先进生产要素结合起来。只有不断加强技术创新、开创新的产业模式,进而促进创新发展与产业融合,才能找到一条集污染治理、资源再生和循环利用的新路。”杨敬增说。
■动力电池回收有机遇也有挑战
相对于报废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在2018年得到了更多关注。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技术开发部第二事业部RM2经理徐茶清表示,预计未来3年锂电池回收将呈现较快增长态势,至2020年市场规模有望超过15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41%。这样一个市场自然吸引了各方关注,然而,现存拆解企业并不具备回收动力电池的能力和资质,它们只能作为拆卸商把动力电池包拆解下来,交给有资质的企业进行梯次利用或报废回收。这对它们而言,是机遇也是挑战。
比亚迪作为我国最早开始生产动力电池和新能源汽车的企业,在动力电池的回收拆解及梯次利用方面都走在行业前列。目前,比亚迪已经初步建立了动力电池循环再利用体系,但在电芯的拆解提炼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技术问题。徐茶清认为,电池的循环利用是精细化拆解、材料回收、活化再生的过程,目前,在动力电池报废回收技术方面,还存在一些难题待行业共同探讨。
总体而言,无论是面对报废车行业自身的发展乱象,还是迎接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市场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企业都需转变思维,创新发展。北京赛德美资源再利用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小勇指出,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逐渐进入全生命周期末端,打造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全生命生态圈尤为重要,这需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创新商业模式,提升技术工艺,共同推动行业绿色发展。浙江华友循环科技有限公司战略规划部经理陈雄辉也建议,面对动力蓄电池报废回收为行业带来的新的发展机遇,需要大家分享创新价值、共担环保职责。“回收企业要与汽车拆解回收网点、动力电池回收网点共担责任,建立共赢的合作模式,营造和谐的回收市场环境。”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