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中电辰光10万千瓦光伏“领跑者”发电示范基地一角。资料图片
为抚平城市“创伤”,大同市近年来通过引入光伏发电“领跑者”示范基地项目,在采煤沉陷区上“种太阳”,让撂荒的土地成了新能源的用武之地。
山西大同,不仅因北魏在这里建都和云冈石窟闻名天下,也因煤炭资源丰富而被冠以“煤都”美誉。然而,长时期、大规模煤炭开采形成的采煤沉陷区成了大同市这座城市的“伤疤”。为抚平城市“创伤”,大同市近年来通过引入光伏发电“领跑者”示范基地项目,在采煤沉陷区上“种太阳”,让撂荒的土地成了新能源的用武之地。近日行走在大同市,记者看到了昔日的采煤沉陷区一片郁郁葱葱,感受到了新能源发电在让天更蓝、水更清的同时,带给老百姓更多的幸福感与获得感。
采煤沉陷区上“种太阳”
从大同市驱车行驶一个多小时,便来到了南郊区高山镇小窑头村附近。记者看到,蓝天白云下,鳞次栉比的光伏板宛如一片蓝色的海洋,起伏在披满绿色的丘陵地带上。
随行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里曾经是光秃秃的荒山,裸露着坚硬的岩石,看不到一棵树,有的地方甚至寸草不生。由于长时期、大规模的煤炭开采,在大同市的南郊区、新荣区和左云县形成了1687.8平方公里的采煤沉陷区。地下水资源的破坏,致使这片地区的居民不得不搬迁离开。
怎么才能有效解决大面积采煤沉陷区问题呢?充足的光照资源与大片闲置荒地让大同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光伏发电项目。
大同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大同市地处山西省最北部,光照资源十分丰富,年均日照时间2800小时。同时,大同市的太阳能辐射量,达到5760兆焦耳/平方米,这相当于200公斤到225公斤标准煤燃烧所发出的热量。此外,大同市土地资源丰富,尤其是采煤沉陷区形成的闲置荒地,可有效解决光伏用地瓶颈。
“发展光伏发电产业得天独厚。”这位负责人对记者说,基于上述有利条件,2013年大同市发改委在深入调查、反复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采煤沉陷区闲置废弃土地发展光伏产业的设想。在山西省发改委、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等部门与大同市长达两年的研究论证后,大同市会同上海电力设计院编制完成了《山西大同采煤沉陷区光伏发电基地发展规划及2015年实施方案》,获得了国家能源局批准,国家能源局首个光伏发电“领跑者”示范基地项目在大同市落地。
2015年9月23日,国内首个100万千瓦光伏“领跑者”示范基地项目在大同市采煤沉陷区正式开工建设,2016年6月25日全面建成并网发电,实现了年内开工建设、一年内并网发电的预期目标。建设周期仅9个月,创造了“大同速度”,这其中,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大同中电光伏发电有限公司功不可没。
据了解,大同光伏“领跑者”示范基地项目总投资84亿元,运行期平均上网电量13.8亿千瓦时,标志着我国光伏行业进入先进规模化应用阶段。光伏项目为大同市的能源转型找到了方向,为几十年难以破解“一煤独大”的经济发展模式找到了突破口。
“林光互补”为采煤沉陷区披绿
作为新能源,光伏发电既是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产业,更是国家政策鼓励的方向。除了国家能源局的光伏发电“领跑者”计划与示范基地项目外,国家财政对于光伏电价给予一定的补贴,鼓励和扶持光伏产业发展。
大同中电光伏发电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成槐感触颇深地告诉记者,2015年“领跑者”项目光伏标杆上网电价是每度电0.95元。其中0.35元是国家电网收购价格,剩下的0.6元则是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的补贴。
“有了财政的支持,光伏产业得以不断进步,2015年光伏组件的光电转换率只有17%,如今组件的光电转换率已经提升到了20%,太阳能电池板每块组件价格也从原来的4块多降到了2块多。‘领跑者’项目光伏标杆上网电价也从0.95元下降到了现在的0.4元左右。”刘成槐对记者说,按照国家制定的发展规划,光伏发电的补贴政策也将在2020年退出,实现平价上网。这对光伏产业健康发展来讲是件好事,财政补贴逐步退出,会降低光伏组件成本,加速产业转型升级,为老百姓提供更多高质量的清洁电能。
中电辰光1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是首批13个“领跑者”项目之一,在项目指挥部,记者看到几处用彩钢瓦搭建的简易办公场所。这里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受采煤沉陷区地质结构所限,光伏现场不允许出现砖混结构等永久性建筑。同时,也正是这种特殊的地质结构,当地老百姓不能借助地下水源种植经济作物,这里也就成了撂荒地。
“光伏板下的阴凉,给喜阴植物提供了生长条件。”刘成槐对记者说,电池板所有的地桩采用混凝土灌注桩,对土地没有损害。光伏板下种植喜阴植物,光伏板清洗为土壤提供水分,起到了植物涵养、水土保持的作用。目前公司种植有金叶榆、玫瑰花、丁香、樟子松等适宜当地环境下生长的植物品种。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为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大同市光伏发电“领跑者”示范基地项目在规划初期,就提出“林光互补”的发展模式,不仅要求中标企业要建设好光伏电站,还要在光伏板之间种上适宜生长的林木。大同市光伏发电“领跑者”13个项目基地占地面积总计4.95万亩,原始绿化覆盖率仅为26.3%,现在绿化覆盖率已经达到了90%以上。仅一期“领跑者”项目就可扩大造林面积2.3万亩,绿化覆盖率增加47.7%。
大同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光伏“领跑者”项目探索的“林光互补”建设模式,产生了两大效果:一是解决了规模化开发建设光伏项目的用地难题,促进了采煤沉陷区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二是扩大了绿化面积,生态效益明显,使得采煤沉陷区“借光”重生,为推动我国灌木林地和宜林地开发光伏起到了关键示范作用。
新能源助力“大同蓝”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这是现在大同人最喜欢哼唱的歌曲。过去一年的“大同蓝”,让这里的人们仿佛又回到了曾经的塞外草原。在大同市采访期间,记者用手机捕捉最多的就是蓝天白云下的城市街景。
山西省环保厅日前发布的2017年山西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排名显示,大同二级以上优良天数达314天,超山西省定目标任务53天,连续4年在山西省11个地市中排名第一。同时,大同也是山西唯一一个没有启动雾霾橙色及红色预警的地级市。
“大同蓝”之所以连续多年出现,与大同近几年来大力发展光伏发电产业息息相关。据了解,一座100兆瓦的新能源电站25年内可提供32亿度绿色电力,相当于节约煤炭105.6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74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2.6万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2.4万吨、减少粉尘排放1600吨。
其实,在能源结构调整方面,光伏“领跑者”项目做出的贡献也很突出。据国家电网大同供电公司调度与控制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几年来,光伏发电占比大幅提高。截至今年5月底,大同光伏累计装机容量190万千瓦,占全市总发电量比例为20.45%,占全省光伏装机容量比例为27.85%。大同市用煤炭进行火力发电的份额,已经从2011年的94.6%,下降到了目前的86.5%,下降额度达到8.1%。
去年11月,大同又成功入选第三批光伏“领跑者”项目名单,未来,“领跑者”项目在大同将继续大有可为。如今的大同,不仅煤炭在全国有名,而且因为光伏“领跑者”项目而闻名全国。
在“领跑者”项目的推动下,大同能源转型正在热火朝天进行中。根据《大同市“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大同将着重建设风电、光伏发电等多轮驱动的可再生能源供应体系,打造具有全国典型示范意义的“千万风光”新能源城市。到2020年,风电总装机达到400万千瓦,光伏发电总装机达到600万千瓦。
大同市副市长马安全告诉记者,新能源的发展,实现了大同市由传统能源向新能源的转型和升级,实现了由黑色能源向绿色能源的转型升级,实现了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的转型和升级。“它改变了城市的形象。它用清洁能源照亮了这个城市,也点燃了我们走向未来的希望。”马安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