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日托光伏为什么选择做MWT技术?研发量产的过程如何?
路忠林:日托光伏是2012年底才成立的,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公司,但日托光伏的领头人张凤鸣博士在光伏行业从业20多年,是中国光伏产业化的第一批先驱。张凤鸣博士带领我们的团队选择做MWT技术产业化是经过了深入的思考的。常规太阳能电池组件产品同质化非常严重,市场上99%的产品从外观到性能几乎是一模一样的。而MWT产品不但高效,外观与其他产品不同,有很高的颜值,更重要的是,它可能会为电池组件降本提效打开一个新的空间。日托光伏的团队经过两年多的刻苦攻关,研发过程很艰辛,从2012年到2015年才完成了整个产品的研发、中试和认证。MWT技术的概念从1998年就有了,所以我们的研发是针对产业化的二次研发,到2016年迎来了MWT产品真正量产的元年。
记者:MWT产品应用在领跑者项目中,对日托光伏而言有什么意义?
路忠林:在日托光伏中试量产阶段,刚好赶上国家第一个光伏领跑者计划在山西大同实施,此次领跑者计划,是我们第一次给大项目大批量供货。在今年领跑者计划验收时,日托光伏的MWT产品表现非常优异,这也促进了日托光伏在2017年的快速发展。我们新建了邳州工厂,产能迅速扩大到1GW。我想今年年底或者明年还会有更大的发展。
在国家光伏领跑者计划中,明确推荐的五种技术方向有黑硅、PERC、MWT、HJT、和IBC。其中,多晶黑硅和单晶PREC已经开始大规模量产。HJT和IBC由于成本和技术成熟度等原因,量产估计还需要几年的时间。而MWT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唯一一个真正实现大规模量产的只有日托光伏。
记者:MWT技术有哪些优势?
路忠林:MWT技术是金属缠绕穿透技术(Metal Wrap Through)的缩写,实际上,就是无主栅的背接触电极技术。常规电池片一般有多条主栅线及后续焊带焊接互联,有了主栅线和焊带就造成可摄入光的减少,所以最好的选择就是做背接触式。日托光伏做的是低成本的背接触式方案,就是把电池片正面的电流汇聚到背面,背面由点状的电极来代替条状。这样会带来多项好处,首先,银浆的耗量减低;第二,遮光减少了3%-4%,无论是单晶还是多晶电池,效率提升了0.4%-0.6%;第三,可以做订制化的图形,可以订制电池表面的图案,例如熊猫图案和树叶图案,非常美观。此外,MWT电池的无焊带联接使其更适合于薄片。电池片很薄的时候更有韧性,相对厚片更不容易碎裂。
MWT技术的创新,更多是在组件方面。常规组件中电池片和电池片之间的联接几十年都没有变过,是通过焊带高温焊接互联。相对目前180-200微米的电池片厚度,焊带250-270微米的厚度显得更厚,而且,焊带是刚性的,这在焊接过程中带来了产生很大的应力,留下隐患。另外,在户外长时间的实际应用中,在遇到恶劣天气、热胀冷缩等情况,这都可能使焊带挤压电池片,造成应力和损坏。还有,从设计上讲,电流都要经过焊带,随着电池片越来越高效,电流越来越大,焊带点接处不牢固可能会影响到长期的可靠性。更好地设计解决方案就是类似于电子行业的线路板,类似集成电路,也就是MWT技术。但真的引入到光伏行业难度非常大,主要是把需要把可靠性和成本做到极致,适合光伏使用是一个非常困难的系统工程,实现量产非常困难。
MWT技术还是一个叠加技术,是一个技术平台,可以叠加黑硅、PERC和HJT等,可兼容的技术非常多。
MWT产品设计端非常先进,而生产制造端实际是质量的保障。在组件设备方面,我们的前段设备和常规产品有差别,是一个非常智能化、全自动化的量产生产线,不需要人员参与这个运行过程,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了日托光伏产品的一致性和均匀性。
记者:MWT产品的可靠性如何?
路忠林:日托光伏的MWT产品不仅通过了TÜV、CQC和CGC第三方机构的认证,还通过了多家机构和客户的三倍加严测试,衰减要远小于常规产品,所以经过和第三方权威机构及保险公司的合作认定,目前日托光伏MWT产品质保期从标准的25年延伸到30年。例如,户外老化比较相关的湿热老化测试,MWT产品在DH3000小时下衰减依然非常小;再有组件抗热冲击能力,MWT组件在多倍加严情况下表现更好。有客户拿我们的产品在德国实验室随机抽测,在三倍加严的标准下,MWT产品衰减只有1%-2%。在领跑者项目验收的公开数据中,MWT组件发电量高于常规高效组件2.56%。
记者:日托光伏今后的技术路线如何?
路忠林:目前,MWT的多晶电池结合黑硅技术后,可以做到效率20%以上,在今后一两年的时间,我们会进一步融合PERC、超薄硅片等,进一步降低成本并提高产品效率,把单、多晶电池平均效率分别做到22%和21%以上。在组件产品方面,MWT双玻、半片技术都已进入认证阶段,明年初将会陆续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