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太阳能承载着人类能源革命的重担,有着无比灿烂的前景,然而产能过剩导致许多企业正在逃离这个行业。水涨船高,光伏逆变器市场前景也同样备受瞩目。然而,经过多次的整合和洗牌,逆变器行业集中度越来越高,甚至出现了寡头趋势,而且低价竞争导致市场竞争加剧。在这样的状况下,光伏产业会有哪些新机遇?是否值得磁件行业继续留恋?
光伏市场前景光明
在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峻,能源转型升级势在必行的背景下,以光伏发电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发电迎来了蓬勃的发展机遇。
根据欧洲JRC的预测,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在总能源结构中将占到30%以上,而太阳能光伏发电在世界总电力供应中的占比也将达到10%以上;到2040年,可再生能源将占总能耗的50%以上,太阳能光伏发电将占总电力的20%以上;到21世纪末,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将占到80%以上,太阳能发电将占到60%以上。
澳大利亚是光照资源排名世界第一的国家,该国可再生能源局光伏研究所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3月,澳大利亚已安装能提供5900兆瓦电力的太阳能设备,正式跻身全球十大太阳能国家。预计到2050年,澳大利亚的太阳能发电将满足全澳29%的用电需求。
光伏太阳能也是我国重点扶持发展的领域,尽管财政“补贴”逐渐下降,但在市场和技术创新共同驱动下,全国光伏发电保持较快增长。
中国能源局数据显示,2017年第一季度全国太阳能新增装机达到721万千瓦,与2016年同期基本持平。
开启全面洗牌模式
不过,尽管太阳能光伏产业前景光明,然而有媒体指出2017年光伏产业链从上游多晶硅到下游组件,将全面进入产能过剩时代,部分光伏企业前景堪忧。
4月份美国光伏企业Suniva也宣布破产倒闭,5月份德国光伏巨头SolarWorld也在宣布破产。它们的倒闭宣告着光伏企业全面开启洗牌模式,日本、美国的光伏企业将遭到血洗,而中国光伏企业中不具备竞争优势的企业也很难幸免于难。
不仅如此,中国光伏企业还面临美国政府打压,以及中国政府降低补贴、限制电站的双重压力。
Suniva在倒闭前刻意扩大中国光伏企业的低价竞争,利用美国“201”条款这一工具,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起诉讼,要求对所有进口至美国的晶硅光伏电池片和组件发起全球保障性措施调查,给了中国光伏产业一击重拳。
5月10日,国家能源局综合司下发严格光伏电站规模的文件,我国光伏行业将逐渐启动“过冬机制”,地面电站指标收缩,以及土地、限电、补贴始终是未能彻底解决的“三座大山”。
这使得一些想从光伏行业投机获利的企业开始渐渐退出市场,传统的光伏企业也在补贴拖欠中产生了较大的现金流压力。
不过,光伏产业尚未饱和,尽管欧美市场发展受阻,国内地面电站受限,然而印度等许多新兴市场的需求才刚起步,而且未来屋顶太阳能将为行业带来更多的市场机遇。
“一带一路”新局面
5月14日至15日,中国在北京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和各国一起共商合作大计,并且确定了多项合作成果。其实,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光伏行业作为全球领先的中国制造业,也成为优势产业走出去的一部分,在沿线国家及区域的可再生能源应用上也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一带一路”不仅扩大了光伏应用市场,还打破了光伏一直依赖欧、美、日等市场格局,为中国光伏企业开拓新兴市场布局、实现国际化发展带了诸多机会,未来光伏产业的前景也呈现一片可观的情景。一大批光伏企业正借助“一带一路”的东风,纷纷布局海外市场。
今年5月8日,海润光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Nereus Capital宣布,其合资公司Medak Solar Projects Pvt.Ltd.在印度特伦甘纳邦(Telangana)完成了一个8.2MW的光伏项目开放存取(Open Access)模式并网发电。
5月16日,中利集团腾晖光伏于出席了“一带一路”中国-阿根廷商务洽谈活动。腾晖光伏在2015年开始跟踪阿根廷胡胡伊省蔻察利30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阿根廷总统马克里对该项目十分重视,希望在2018年5月完成并网。
屋顶发电值得期待
特斯拉在火箭回收和新能源汽车等项目上让世界为之喝彩,而他们最近发售的太阳能屋顶产品也让世人对新能源革命有了更多的期待。
屋顶太阳能光伏具有很多优势,可以减少土地需求、降低对电网的依赖、减少对柴油发电机的依赖、并被证实是长期可靠的电力来源。未来,各国将出台支持性的政府政策、补贴及税收减免等措施,预计将增加对屋顶太阳能光伏的需求。而且,不断下滑的电池成本将导致对屋顶太阳能光伏的增多采用。此外,全球范围越来越多地采用分布式光伏技术将刺激市场需求。
根据市场调研机构Progressive Markets的报告,2017-2025年,全球屋顶太阳能光伏市场预计以年复合增率19.2%增长。
日前,特斯拉CEO马斯克(Elon Musk)表示,特斯拉公司将从2017年开始向美国消费者提供太阳能屋顶瓦片。而汉能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李河君也在今年4月宣布,汉能凭借柔性铜铟镓硒(CIGS)技术研制的薄膜太阳能“汉瓦”将进入中国的千家万户。
目前许多地方政府正在大力推动屋顶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浙江宁波的发展规划指出,2016-2020年全市建成家庭屋顶光伏装置9万户,总装机规模达到36万千瓦左右。
逆变器寡头时代
光伏逆变器作为太阳能光伏产业的重要一环,随着光伏产业的不断整合和洗牌,光伏逆变器行业的寡头现象也逐渐显现。据GTM Research发布的报告显示,全球光伏逆变器市场逐渐集中,自2016年上半年起前十大制造商的出货量占比80%。而事实上,排名前五的厂商就超过了全球一半的逆变器出货量。
不过,尽管光伏逆变器市场集中化程度愈发明显,但整个市场是否将彻底进入“寡头”时代,业界有着不同的声音。
面对大比特记者的采访,江苏兆伏爱索新能源有限公司硬件工程师肖俊彦认为,未来国内光伏市场的趋势会逐渐走向集中化,几家大企业的快速发展更是推进了市场集中化程度,但就全球而言这个趋势还不甚明显。印度、东南亚等地区新兴崛起的小企业上升势头不可小觑,多极化发展可能成为未来全球光伏逆变器市场的最终状态。
同样,艾伏新能源光伏技术上海有限公司硬件部主管袁其玉也认为目前光伏市场尚未完全进入集中化、“寡头”时代,目前我国排名前20的厂家发展迅猛,但也有许多小型厂商经营不善,面临转型甚至关闭,我国光伏逆变器市场的未来走向难以定论。
北京昆兰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技术部经理袁军则大胆否定了这一说法:“我觉得,对于这些数据我们要保持一个怀疑的态度。”他认为在评定光伏逆变器行业“前十大厂商”的时候,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评定数据、评选次数、评选时间都没有一致性,欠缺科学严谨的评定标准。
不过,袁军表示,无论当前光伏市场是否已经进入“寡头”时代,能占据高出货量的厂商多是以技术取胜。他认为在我国光伏行业内,华为、阳光电源都是行业佼佼者,在已知技术上,几家排名靠前的企业的确有一定的技术优势。
记者也就技术问题采访了几位高管和工程师,在谈及其他企业在技术上是否有颠覆前十大的可能性时,肖俊彦表示如果要从规模上谈超越的确是一个高难度动作,但如果单论技术的话,那完全是有可能的。
肖俊彦认为诸如Sineng、General Electric、SolarEdge等企业在去年全球光伏出货量榜单中,都尚未进入前十,但得力于技术改进,已经打入前十排名。更有像国内大牌企业华为的优化器、组串逆变器、充电屏技术等高端产品也都是靠技术取胜的。
在这一点上,袁其玉与肖俊彦不谋而合,二人都认为未来行业中会有后起之秀崛起,用新技术碾压旧技术。但这可能需要一个过程,毕竟技术的成功研发是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
浙江卧龙新能源有限公司研发部经理苗永春对此却持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就光伏逆变器行业来说,现在最亟待解决的问题是成本问题而非技术。“现在市面上光伏逆变器的技术基本都是一样的,消费者最关心的是质量问题,这也直接导致厂商关注的点是如何在保质保量的情况下,用最低的成本做出去最好的产品。”
低价竞争全面开花
苗永春提到的以最成本保证质量似乎是光伏逆变器市场无可奈何的状况。彭博新能源财经分析师刘雨菁认为,目前太阳能光伏低价竞争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全面开花。
据了解,近10年来我国光伏组件的价格从10年前每瓦近50元左右,下降到每瓦4元左右;整个光伏系统的价格从10年前每瓦60元左右,下降到现在每瓦7元,相应的光伏电价下降了76%。
就逆变器市场的价格来说,2015年集中式逆变器最低价格落至0.1元/W;2017年3月7日国电投2017年度第十批逆变器投标的价格在0.23~0.3元/W之间,而主流逆变器企业的价格则在0.23~0.25元/W之间。
对于逆变器价格从“单瓦几块钱”直掉到“单瓦几毛钱”的原因,业界也有各自不同的看法。
袁军表示,价格的下跌应当归咎于这个行业原先的起价格过高,在长期发展中,弊端显现,价格自然下跌。
袁其玉也认为价格的下跌离不开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他说:“综合了整个市场情况来看,在几年前逆变器刚起步阶段,作为新兴产业,高定价基本成为一项行内准则。在市场小、用量少的情况下,高定价就微妙地保持了市场平衡。但随着产业发展、市场壮大、用量增加、普遍性增强,原先高价格的市场平衡被打破,渐渐地,价格慢慢回跌。近年来,政府补贴下降、企业价格战等也都是价格下跌的次要原因。”
苗永春同样认为价格下跌是市场竞争产生的结果,不过他认为:“目前这个成本价已经很低了,按照市场定律来说,一般不会再往下跌。”
目前看来,光伏逆变器的单瓦价格下跌已形成不可逆的局面,那这会对企业造成什么影响呢?在记者采访的几家企业中,都表示对逆变器单瓦价格下跌并不担忧。
“其实价格下跌对我们公司影响倒是不大,目前我们主要布局在五千瓦的组串式逆变器。”袁军坦言道。
分布式大热
诚然,前两年大规模上马的地面光伏电站盛况将不再,光伏电站建设将逐渐从拼规模走向拼电价、拼质量的时代。而分布式市场的火爆,无论是工商业还是户用却表现的格外亮眼。
中国能源局数据显示,新增装机呈现集中式光伏电站降速和分布式光伏发电提速的态势。集中式光伏电站新增装机478万千瓦,同比下降23%;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243万千瓦,同比增长151%。
根据媒体调查,2016年4月,一家主营中小机型的逆变器厂商透露,“这个月的销售额比去年同期翻了一倍”。无独有偶,2017年4月,另一家主营小机型的逆变器厂商表示,“销售额比去年同期翻了一番,预计下半年的销售情况仍将客观。”
事实上,近年来随着分布式光伏的发展,组串式逆变器渐有取代集中式逆变器的势头。目前我国光伏电站的建设从西北地区向中东部转移,逆变器应用场景也由戈壁滩转向沿海地区、丘陵地带等。
英威腾亚太区总监潘勇强说:“与集中式地面电站不同的是,在东部沿海地区及丘陵地带,大多数是由多种角度和多个屋面组成的工厂屋顶,安装面积受限。这对逆变器的灵活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让组串式逆变器迎来了发展契机。”比如在一个1MW的屋顶光伏项目中,只需要安装30多台拥有两路MPPT的三相30KW组串式逆变器,其发电效率会高于集中式逆变器。
肖俊彦介绍到,相对于集中式逆变器而言,在故障发生时,组串式逆变器得益于直流线缆较短,安全性相较于集中式交流线缆安全性更高。在故障发生时,组串式逆变器可直接由现场运维人员进行更换处理,简单快捷,先保证发电,然后再对故障机器进行分析、维修。但集中式逆变器则需要到场定位、维修,处理时间较长,发电量损失大。
袁军也表示尽管当前逆变器产品百花齐放,集中式、组串式、集散式、微型逆变器等新产品层出不穷,但未来发展趋势应当仍然是以集中式和组串式为主。“但就整个市场来,分布式光伏将是未来发展的核心方向,成本下降、操作方便等都是它的核心优势。随着太阳能热水器在我国高速发展,未来分布式光伏的普及程度甚至我们可以想象是跟路由器一样,普及到千家万户里。”
国产逆变器成市场主流
从IHS Markit Global发布的2016光伏逆变器排行榜来看,有四家中国企业榜上有名,再次显示了中国企业的影响力。除了华为和阳光电源继续占据前二位置,上能电气也上升到第六位,特变电工上升至第七位。
2016全球光伏逆变器出货量排行榜
近年来,我国光伏产业在一连串利好政策的驱动下,市场实现了大规模开启,直接刺激了逆变器市场需求的扩大。国内逆变器厂商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据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统计,2012年我国光伏产业巅峰期时期,全国约有近300家逆变器企业。
一大批国内优秀的光伏逆变器品牌迅速崛起,逐渐成为光伏逆变器行业中的翘楚。国内企业自主研发的光伏逆变器在对成本控制日益严格的市场上更具优势,同时,度电补贴的方式让用户更加关注发电量,从而对逆变器的质量与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逆变器发展速度可观。
特别是2016年以来,受到中国光伏市场增长强劲的积极影响,中国的逆变器供应商均从中受益而发展良好,而迫于部分厂商打出的“低价战略”,一些外国生产商不得不降低产能,甚至关闭工厂,国产逆变器发展一片叫好。
不过,袁军却认为外国厂商的撤离是国产逆变器成为主流的一大推手,但目前而言,逆变器的许多技术都还是借鉴甚至克隆外国厂商的,国产逆变器的主要成就只能说在于产品外观设计和保质保量。
肖俊彦也给出了同样的答案:“目前,虽然国产逆变器的销量排名靠前,但国内产品无论从品质还是技术都需要进一步提高,国内企业应进一步积累经验,学习技术。”
袁军更是直言道:“克隆技术是万能的,但也是停滞不前的!”
依赖进口元器件
在国产逆变器成为市场主流之际,有人认为国产逆变器在核心元器件方面已经摆脱了进口依赖,国产逆变器逐渐被各大光伏电站认可和接受,这说明国产品牌已经完全摆脱了以往所存在的各种技术问题。
对此,各工程师和企业高管都给出了一致的否定答案!
袁其玉认为相较于光伏产业刚起步的阶段,目前有一部分逆变器元件的确已经摆脱进口依赖,但核心元器件(主控芯片、IGBT模块等)基本都还是国外的产品,许多功能元件的研发都远远落后于欧美日国家。“我们要从技术上去突破这些问题,但这不仅仅是逆变器企业的事情,应该放眼到全行业,重塑上下游的关系,不断提高生产技术。”
同时,袁其玉说:“当然,也不是说我们的技术一直止步不前,近年来国内也涌现了许多的新产品、新技术。只是我们暂时仍然没有在核心技术上取得关键性的突破,在核心元器件的生产与研发上,仍然产品同质化、价格战等‘老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肖俊彦同样表示,当前我国光伏逆变器的发展中,不仅核心元器件没有摆脱进口依赖,在产品同质化、企业价格战、 保量不保质等方面也存在较大的问题。肖俊彦认为在企业未来的发展不仅要注重品牌效应,更重要的是核心专利技术水平的提高、产品质量的保证,在市场竞争中保持初心,有序参与市场竞争。
在关于核心元器件的进口依赖问题上,袁军却有不同的看法。“我认为我们并不能一味地认为核心元器件没有摆脱进口依赖,而是我国厂商在选择器件的时候,更倾向于选择外国产品。逆变器厂商普遍认为外国品牌在质量、技术上比国内企业做得好,选择国外器件是一条简单快捷的道路,但却导致我国厂商失去了研发动力。”
说一千道一万,正如苗永春对大比特记者感慨道:“逆变器市场瞬息万变,要想占有一席之地,归根结底还是要回归本质,最重要的是注重产品研发,专注于技术水平的提高!”
磁件企业如何掘金?
尽管光伏逆变器市场存在集中化和低价竞争趋势,但目前仍不断有磁件企业涌入这个新行业。广盛电子(南昌)有限公司业务经理李扬在接受大比特记者采访时介绍到,广盛电子目前正在布局进军光伏逆变器领域,已经针对较常规光伏逆变器推出了相关产品。
尽管光伏逆变器的“寡头”情况愈发明显,但李扬认为:“光伏逆变器是否进入‘寡头’时代,其实对磁件行业的需求量影响不大!”他认为,磁件企业在光伏逆变器领域的发展前途主要落实到产品需求量和整体市场前景,“寡头”时代的出现更是昭示急需创新技术的出现。
对此,南京博佳机电有限公司市场部副部长戴荣表示认同。据戴荣介绍,博佳的主要客户集中在内蒙古、青海一带,属于我国光伏产业高频需求领域,无论是逆变器还是变压器的需求量都是巨大的。“对于内蒙古、青海等地区,我认为逆变器的发展近几年都不会缓速,但对于内陆地区而言,无论是使用环境还是整体需求,都不如西北地区。可行性低、整体成本高都成为限制逆变器发展的原因。”
而山东中瑞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经理叶剑德则认为,逆变器“寡头”时代的出现,对磁件企业而言有利有弊,企业无法把控市场走向,只能紧随市场潮流,不断进行产业创新升级。
采访的最后,大比特记者问及叶剑德认为磁件企业应如何在“寡头”、“微利”的逆变器市场掘金,叶剑德不假思索地回答道:“这个不是我们考虑的问题,作为磁件企业我们的焦点是把技术研发和生产踏踏实实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