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晶组件太火了
单晶现在有多火?从我一天之中经历的两个小故事就可见一斑。
故事1
“275Wp的单晶组件和275Wp的多晶组件,哪个效率更高?哪个理论发电量大?”在一次近百人的培训开篇,我问了大家这个问题。
大约有30多人选择了单晶的效率更高,发电量更大;2个人选择多晶效率高;仅有4人选择了两个一样高,理论发电量相同。
“单晶=高效=高发电量”的观点已经深入人心
故事2
一个设计院的朋友跟我讲:他帮国内一个知名企业投资光伏扶贫项目,点名要高效单晶,但省内一线组件企业的单晶已经无任何产能,多晶产能还有很多。他建议业主买一线企业的多晶,但该企业高管坚持用单晶,最终毫不犹豫采购了一个不知名小企业单晶产品。
看,不仅企业一般员工,连企业高管都坚信“单晶=高效=高发电量”。
275W的单晶和275W的多晶转换效率确实是一样的,理论发电量也是一样的。
领跑者基地的实施,确实让“单晶”火了!国家能源局把光伏项目划分为“领跑者”、“普通项目”、“光伏扶贫”不同类型,每种类型的目的、使命是不一样的。“领跑者”,追求的是技术水平高,要用高效单晶;“普通项目”、“光伏扶贫”,我们要追求更高的性价比,或者度电成本(LCOE)更低。在目前高效单晶价格遥遥领先的情况下,单晶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二、单晶将靠技术优势逆袭?
之前曾经写过一篇文章《政策造就单晶市场》,对现有的一些数据进行了分析,认为:
由于2016年的“领跑者”基地、各省的“竞争性配置办法”等评分标准中,都把组件的转换效率当作重要的评分标准。受此影响,投标者都采用高效单晶组件投标。
因此,在国内政策的推动下,如果不受产能限制,国内2017年上半年的单晶硅组件有可能达到50%的市场份额。
有朋友曾对此提出疑议,他认为:
单晶组件的市场份额提高,并非是政策因素,而是单晶的技术先进性。
对此,个人看法是:
1)GaAs的转化效率可以高达34.5%,但商业化市场应用几乎没有,可见“高效率”的吸引力不如“高性价比”。
2)如果国外市场也呈现单晶硅市场占有率大幅上升的情况,那说明在世界范围内单晶凭借其技术先进性重新占领市场;反之,如果仅是中国市场单晶异军突起,国外市场单晶份额还在下降,那单晶市场份额提升应该主要是受国内政策推动的局部现象。
日本是一个国土面积十分有限的国家,对高效组件的需求应该超过其他国家。下图是日本市场单晶市场份额的统计数据。
数据来源:Japan Photovoltaic Energy Association
图1:2012~2016年单晶市场份额情况
从上图可以看出,近5年来,以季度为时间段进行统计,单晶的市场份额整体呈下降的趋势。一方面,由于日本的审批电价逐年降低,对项目经济性要求更高;另一方面,2016年以来日本政府对备案项目的设备选型变更的管制放松,投资商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性价比更高的组件。
下图是世界范围内近10年(2006~2015年)的市场份额统计。
图2:2006~2015年不同类型组件市场份额情况
这也从侧面印证,国内对高效单晶硅的追捧,一方面来源于单晶技术水平的提升、成本下降,但更主要的原因应该是国内政策的推动。
三、高转化效率≠性价比高
投资光伏项目的根本目的是获得一个好的效益。项目LCOE越低,项目的收益越好。
首先,来看初始理论发电量。
L0 = W×H×η
L0:初始理论发电量
W:项目装机容量,与采用单晶或者多晶无关
H:峰值小时数,与项目场址、采用安装方式相关,与采用单晶或者多晶无关
η:与当地的气候条件、项目的设计水平、施工和运维质量、全部设备质量相关,并无证据证明单晶的质量优于多晶。
因此,项目的初始理论发电量与采用组件采用单晶、多晶无必然联系。
根据国家工信部等三部委联合下发《关于促进先进光伏技术产品应用和产业升级的意见》:
多晶硅、单晶硅和薄膜电池组件自项目投产运行之日起,一年内衰减率分别不高于2.5%、3%和5%,之后每年衰减率不高于0.7%,项目全生命周期内衰减率不高于20%。
下图就是美国NREL实验室做的一个组件功率衰减的统计。
图3:组件年衰减率情况统计
上图中,组件衰减的中位数为0.5%/年,即一半的组件年衰减效率在0.5%/年以内,但也不排除有劣质组件,衰减效率达到3.8%/年。组件对25年发电量的影响,更多的取决于企业的封装技术、工艺水平,单晶、多晶造成的差异着实可以忽略不计。
其次,再来看投资水平。
当采用相同转换效率的单、多晶组件时(比如都是270Wp),BOS成本并不会有差别。所谓单晶会降低BOS成本,是因为目前单晶的主流功率为280Wp(转换效率为17.1%),而多晶的主流功率为265W(转换效率为16.2%)。当采用转换效率高的单晶组件,BOS成本会降低。
以单晶280Wp、多晶265Wp为例进行对比:
相同规模时(如20MWp),两者电缆、支架、基础、土地(以下简称“辅材”)成本有差异。采用265Wp的多晶时,相对于采用280Wp的单晶,辅材成本比约高5.43%。
由于不同电站建设条件的差异性,辅材(电缆、支架、基础、土地)成本大约在2~2.8元/W之间。因此,就辅材成本而言,多晶辅材约比单晶辅材贵0.1~0.15元/W之间。
如果单晶采用高效组件,如290Wp,则相对于265Wp的多晶组件,辅材成本可以降低约9%,即0.2~0.25元/W之间。
光伏們曾报道了最近的一次大型组件招标的开标情况,即《中国电建、葛洲坝2017年组件集采投标价格》。下表摘取了中国电建开标中,一线企业的报价(葛洲坝开标价格偏高,暂不采用)。
表1:中国电建最近一次大型集采开标价格
上表可以看出,以标红的一线厂家的报价为参考,290W的高效组件比多晶高0.15~0.4元/W,大部分价差都在0.3元/W及以上。
在这个价差水平下,单多晶的价差略微高于辅材成本的价差,单晶组件并不具备成本优势。
综上所述,在质量可靠的前提下,单晶、多晶组件并没有本质的差异。要想项目获得好的效益,选择质量可靠的企业才是关键。舍弃一线大厂的多晶而选择二线企业的单晶,显然是不明智的。
之前曾写过一篇《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 ——单晶硅VS多晶硅》,对单多晶做了详细的分析,有兴趣可以参考。
四、单晶虽好,但还要看性价比
如前文所述,“领跑者”、“普通项目”、“光伏扶贫”的目的不同,最适合的组件类型也是不一样的。在实际使用中,还是要根据项目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的组件类型。然而,无论如何,“高性价比”无疑是投资者决策最重要的因素。
据初步统计,国内单晶组件产能约15GW、多晶硅组件产能约55GW。630并网项目预计都应在2017年1季度完成采购。即使全部满产,12月~3月底单晶硅、多晶硅组件的产量大约在5GW、18GW。同时,考虑到很多一线企业的出口量都很大。因此,12月~3月底留给国内企业的单晶硅组件量应该不到5GW。
一方面是大的单晶需求量,另一方面是单晶现有产能有限。这就造成单晶一片难求,价格也一路看涨。随着630并网压力的增加,目前普通单晶组件3.4元/W以内已经很难拿到,而高效组件已经到3.6元/W以上。即便如此,受产能限制,单晶组件有价无市。
在合理的价格差异区间内,单晶能够更高效的利用土地、屋面,确实是不错的选择;但价格差达到一定程度以上时,其吸引力就大大降低。
引用马克思先生的一句话:
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价值上下波动。
请注意目前组件市场的供求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