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回首,笑把流年嗅。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环境治理进入新常态,能源领域的转型也进入新常态。这其中,哪些成绩值得回味?来年又将有何期待?本报记者对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李俊峰进行了采访。
记者:您如何评价2016年能源领域在绿色转型方面的工作?
李俊峰:2016年,政府和企业在能源转型方面作了大量工作。
首先,国务院部署了去产能,煤电“停建一批、缓建一批、缓核”得到了很好的落实。煤电发电小时数进一步降低,这表明电源结构和能源结构优化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其次,可再生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绿色能源的竞争力也不断提高。表现在光伏、风电装机进一步提升,发电成本进一步降低。 另外,能源体制改革虽然亮点不多,但也取得了一些实质性的进展。
记者:您所说的实质性进展主要有哪些?
李俊峰:我国围绕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提出5点要求,包括“四个革命一个合作”。针对这五大任务,能源行业响应较快,发动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能源革命。目前来看,能源革命也取得了初步成果。
首先,我国能源发展战略已经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从安全、稳定、经济、高效转变为绿色、低碳、安全、高效。绿色低碳被放在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位置。
其次,能源转型和结构优化取得了重大进展。2014年我国煤炭消费量下降2.9%,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66.0%;2015年,我国煤炭消费量下降3.7%,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64.0%。预计今年煤炭占比能够降到62%左右。如果这样,就能提前实现到2020年煤炭消费占比不超过62%的目标。
第三,值得注意的一个数据是,2015年我国的发电量没有减少,但是燃煤发电量却大大减少,这说明,我们能源新增的部分基本是靠非化石能源来满足的,这表明绿色低碳能源已经基本可以满足我们新增能源的需要 了。
但是能源革命的任务仍然很艰巨。表现在几个方面:第一,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的任务还没有真正落实下去。第二,能源生产过程还不能满足清洁、低碳、绿色的要求。第三,体制改革方面,能源商品化的地位还没有确立。第四,能源技术革命还不能支撑能源转型的要求。第五,能源国际合作还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尤其是在维护全球能源安全的前提下,做好能源安全工作。
需要指出的是,当前有些地方政府和企业在经济发展和能源消费控制方面作选择时,还是鱼与熊掌很难抉择,在意识上还没有正确转变。
记者:对您提到的几点,您认为如何提高和改进?“十三五”将做哪些工作?
李俊峰:首先就是观念问题。当前,传统行业对能源转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还不够。他们还没有看到大局。当前,美国的第一、第二大煤炭公司都破产了,全球的油气公司,包括道达尔、壳牌等大型企业都在寻求转型。大型电力公司,如美国南方电力、法国电力都在大规模转型。英国甚至提出,到2025年全部淘汰煤电。
能源的绿色低碳是时代进步的要求,如果我们的传统能源企业还没有充分意识到实现转型的紧迫性和战略性,还在向政府要政策、要保护,这样是会吃亏的。
其次,我们的能源格局有些积重难返,一些固化效应在短期内难以改变。例如,能源的商品属性还没有确立,能源商品化改革任务还远远没有完成,这就束缚了能源体制的进一步改革。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最初是由企业独立建设的,现在要进行市场化改革,也必须对基础设施进行改造,使其符合市场化的要求。过去我国以区域能源供应为重点,目前暴露出来的问题是,要实现清洁、绿色、低碳发展就需要区域协同,但目前要做到这一点还很困难。下一步必须打破区域垄断、区域自给的供销模式,显现出市场化的魅力来。
第三,改革的总体设计还需要更精雕细琢。改革的大方向是明确的,但在改革路径方法学上、实际操作上等还需要精雕细琢,需要更加细化的工作。
“十三五”要在“十二五”取得的重大进展基础上不断推进能源革命,使能源更加清洁、绿色、低碳,这也是“十三五”基本的要求。但是要充分意识到,能源系统庞大复杂,要动起来很难,可能需要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才能见到成效,要为此付出锲而不舍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