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光伏行业进入过剩周期,加之欧美连续对中国光伏企业进行“双反”,导致后者业绩急剧下滑,股票价格跌至冰点,光伏中概股在美股市场上变得“不受待见”,甚至丧失了基本的融资能力,所以回归估值较高的A股市场正成为光伏类中概股私有化后的最终目的。
在美上市的光伏企业如今也加入了中概股私有化浪潮中。
继晶澳以及天合光能之后,1月21日,记者从多位接近天华阳光高管的人士处获悉,天华阳光正在考虑私有化。
随后,记者又向天华阳光的内部人士求证此事。该人士表示,虽然不肯定,公司内部确实有相关传言,“还是想从美股私有化退市后,在国内上市”。
不过,截至记者发稿前,还未得到天华阳光官方确认。
分析人士认为,从2015年开始,越来越多的光伏企业加入私有化队伍,主要是因为在美股市场估值被低估,造成市场地位与估值不匹配。
但相关业内人士在接受采访时亦提醒,私有化回A股的过程充满不确定性,是好是坏目前尚难定论。
纷纷考虑私有化
近年来,中概股私有化的浪潮翻滚,尤其是进入2015年,趋势愈加明显。有数据显示,去年一年间,中国概念股公司收到私有化要约超过12年总和。
目前,奇虎360、航美传媒、淘米等达成私有化协议,完美世界、中国手游、盛大游戏等已完成私有化并陆续从美国股市退市,巨人网络、分众传媒等已借壳在A股上市。
1月19日晚间,2014年6月登陆美国纳斯达克的智联招聘也宣布私有化,公司董事会已接到一份初步非约束性私有化要约,买方财团提议以每股17.50美元的现金,收购智联招聘控股股东尚未持有的全部发行股。
相比于中概股回归的“主力军”科技互联网类公司,光伏应该算是比较低调的领域。不过,纵然光伏公司足够“低调”,也开始加入到这股浪潮中。
晶澳是光伏行业中第一家提出私有化的公司。2015年6月,晶澳发布公告称,收到董事长兼CEO靳保芳以及晶龙集团的“私有化”收购意向,每股拟收购价格为9.69美元,对整个公司的估值约为4.891亿美元。
一个月前,也就是去年12月,天合光能也对外宣布,公司收到了天合光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高纪凡和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旗下上海兴晟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合称为“买方”)发来的一封初步无约束性收购提议书(以下简称“提议书”)。
根据这份提议书的表述,买方计划拟以0.232美元每股普通股,或11.6美元每份ADS(美国存托凭证,每份“ADS”代表50股普通股)的价格,收购天合光能上市公司除买方已持有股份外的所有流通股,包括美国存托凭证形式的普通股。
不过,天合光能表示,目前正在审查和评估该提议书,且尚未作出任何决定。但这在业内看来,无疑是释放了私有化的信号。
一位新能源领域的投资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据他所获得的信息,目前业内很多公司都在考虑私有化。
而经过记者多方求证,天华阳光可能是接下来要公开宣布此消息的一家光伏公司。天华阳光成立于2005年,是一家以光伏为核心的新能源电力项目投资和电力资产运营管理的企业,于2014年11月4日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7月31日,天华阳光联合北汽集团、中骏资本对新三板公司环拓科技注资重组,并更名为北汽天华。重组后新三板公司主营业务将包括光伏电站IPP、光伏高效电池研发和产业化推广,以及光伏发电产品的国际生产合作。
估值过低融资难“当初国内光伏企业蜂拥至美国上市,无非是看中其良好的融资平台,但如今来看,美股市场对公司的估值太低,甚至已经丧失了基本的融资能力。”上述投资人称。
这种转折点在光伏行业进入过剩周期后开始出现,再加上随后欧美连续对中国光伏企业进行“双反”(反补贴反倾销),一些美股光伏企业的业绩急剧下滑,股票价格跌至冰点,光伏中概股在美股市场上变得“不受待见”。包括晶澳以及大全新能源、韩华新能源在内的多只中概股都曾因没有达到1美元/股的价格而收到过美国纽交所的退市警告。
平安证券股权事业部执行总经理王海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因为美国现在对中国整体经济不看好,所以中国公司现在在美股并不受投资人认可,普遍估值比较低,再融资也面临困难。相比之下,A股对制造业的估值要比美股高。
以天合光能为例,截至记者发稿前,其收盘价为9.07美元,总市值7.73亿美元,约51亿元人民币,市盈率为17倍。而其A股的同行们,隆基股份总市值为207亿人民币,市盈率59倍;阳光电源的市值为128亿,市盈率为30倍;向日葵市值为61.9亿,市盈率为55倍;就连如今有退市风险的*ST海润也有115亿的市值。
但这些公司无论从营收、产能、市场占有率等方面来看,都远不及全球出货量第一的天合光能。
公开资料显示,在经历了行业“寒冬”后,天合光能于2014年扭亏为盈,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2.86亿美元,同比增长28.8%;毛利润为3.86亿美元,同比增长76.7%。在此基础上,公司光伏组件2014年出货量达到3.66GW,同比增长41.9%。也正是在这一年,根据相关专业机构的统计,天合光能年出货量跃升为全球第一。
天合光能2015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当季净收入为7.926亿美元,较上一季度环比增长9.6%,比去年同比提高28.5%。
王海生认为,目前是私有化的好时机。“横向比较,目前中概股的价格普遍较低,这时候把他买下来是划算的”。
回归A股是目的
虽然已准备或正在私有化的公司尚未透露私有化之后的打算,单从以往的经验来看,回归国内上市是最终目的。在众多私有化的中概股中,巨人网络、分众传媒等已通过借壳的方式在A股上市。
中投顾问新能源行业研究员萧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受国内光伏政策的鼓励、光伏电价补贴的到位、国家电网和相关部门的配合以及A股市场全面回暖等因素的影响,国内光伏企业市值都出现了大幅增加。尤其是那些拥有较强海外布局能力,收入和利润在业内比较领先的公司,回归A股后融资前景乐观。回归A股上市将极大地提高这些企业的融资水平。
但回归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美股光伏私有化过程艰难,耗费时间也较长。其过程首先要一些大股东提出私有化意向,上市公司收到提议后将组建董事特别委员会,由其评估大股东或者是买方集团提出的提议是否合理。”萧函表示,私有化耗时较长,少则一年,多则两年,那时市场情况说不准,也可能并不是好时机。
此前,艾瑞咨询的报告也显示,中概股回归A股要迈过三道坎:第一道坎是私有化退市可能遭受股东诉讼。一旦启动私有化,如果私有化价格不如投资者的预期,就会招致投资者的非议乃至诉讼。
第二道坎是拆除VIE架构。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在纽交所和纳斯达克上市的200多家中概股中,有95家用了VIE架构,其中不乏光伏股。对于这类公司来说,他们必须终止全部VIE控制协议,在人民币基金的协助下剔除美元基金,重组境内及境外相关实体并终止员工期权激励计划,该环节同样面临着法律纠纷的风险。
第三道坎是国内上市,中概企业回归国内后需要处理一系列法律手续,或者通过正常上市流程登陆A股,或者通过借壳实现上市,前者需要付出较高的时间成本,后者需要选择合适的壳资源。
据悉,整个过程完成,少则一年,多则两年。“其实,最终对公司的融资能力、估值的影响是好是坏,还需要到时候看。因为人民币波动、上市审批速度等都无法判断。”王海生说。
王海生强调,回归A股不确定性仍存,比如,四五年后,国内上市是否仍然能够维持一个高估值?届时,中国的证券市场是不是比美国好?融资能力是否比美国强?这都不好说。
同时,王海生认为,目前,中国最好的光伏公司都在海外上市了,而国内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的龙头企业,所以国内对于光伏制造业板块也没有一个公有的定价体系,如果这些主流厂商回归的话,估值是向上还是向下,也具有不确定性。
萧函也提醒,现在从美国退市,是否为好时机还需思考,一方面我国将实行注册制,利好上市企业发展;但另一方面我国目前股市低迷,投资较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