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TCL科技和旗下新成员中环集团共同在天津亮相,首次对外讲述投资背后的逻辑与谋划。
一个月前,TCL科技官宣,以109.7亿元收购天津中环电子信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环集团”)100%股权,中环集团核心的上市公司包括中环股份和天津普林。
至此,主营面板的TCL科技,将与光伏龙头、半导体材料的老牌企业中环集团开始新的产业协同。表面上看似跨界的两个领域,业务和产品并不相同,但是两者同属于半导体上游,有相似的产业特性,比如技术和资本密集、需要长周期培育。
“TCL科技和中环半导体业务高度契合和互补,”TCL创始人、董事长李东生谈道,“TCL华星光电显示行业供应商和中环半导体(中环股份)供应商相当大的比例是相同的,制造工艺技术有比较大的关联性,整个管理逻辑也是相似的,光伏和半导体材料都有非常好的业务前景。”
他还表示,TCL看好中环集团的经营管理团队,“在过去这个行业激烈的竞争中,中环半导体一直保持强劲的竞争力。在原有的地方国有体制下,能够和各种所有制竞争能够保持一种竞争力,非常难得。”
在会后的采访中,李东生向21世纪经济报道在内的记者表示,接下来TCL还会有比较大的动作,还会在国家战略新兴产业里挑选机会和新赛道进行投资,目前还有一、两个项目在推进中,未来几个月会看到进展。
TCL的“第三只眼”:深入半导体上游
TCL一直在做产业链的一体化布局,近几年,TCL 的“双子”项目将其分成两个大的产业集团,一个是半导体显示和材料为主业的TCL科技集团,另一个是智能终端为主要业务的TCL实业控股。
围棋博弈中有一个知名的“两眼论”:只有两个真眼,才能活棋。这个概念也广泛地应用在企业中,比如,阿里的两只眼是电商和数据,腾讯的两眼是社交和游戏,他们代表了企业的核心壁垒。
对于TCL而言,此前的两只眼正是面板和终端产品。如今,TCL在内部的反复论证后,将第三只眼——中环集团收入囊中。
在TCL科技整合市值体量相当的中环集团之后,TCL整体将形成三大业务,一是包括电视、白电、手机等在内的终端产品;二是半导体显示业务,是由终端向产业链的“直系”上游——面板的延伸;三是中环集团的半导体材料业务,包括光伏的硅片、组件,以及用于集成电路的硅片等产品。
收购之后,TCL率先将围绕半导体材料进行布局,中环股份的主营业务围绕半导体材料——硅材料展开,专注单晶硅的研发和生产,主要有两大业务板块。在半导体板块,有半导体材料、半导体器件、半导体封装;在新能源光伏板块,包括太阳能硅片、太阳能电池片、太阳能组件。
目前中环股份的光伏业务营收占比在90%以上,和隆基股份并称为国内的单晶硅片龙头,两者市场占有率超过了60%。半导体硅片的营收占则比较小,从整体市场看,国内半导体硅片供应链在全球市场上只有10%左右,据中环股份董秘秦世龙介绍,中环在整个中国大陆地区占到一半以上,特殊产品在全球能够占到20%,国内占到80%。
事实上,在半导体材料领域中环集团堪称国内元老,中环电子总经理沈浩平在发布会现场提到了企业的目标:“我们争取8英寸做到全球前3,12英寸单晶进入全球前5。”
李东生表示,TCL将加大资源投入助力中环集团发展,总投资超60亿元用于推动中环集团发展。包括三方面,其一是采用大直径太阳能硅材料(G12)专利技术的高效叠瓦组件的发展;其二是建立智慧化工厂,建成G12大尺寸硅片的首个智慧化生产基地,快速推动G12产品产业化;其三是规划高端半导体器件产业园,重点发展第三代半导体,推动面向5G通信、无线智能终端、新能源产业的硅基GaN(氮化镓)产品产业化。
而此次投资,也是TCL从终端往上游半导体领域布局战略的延续,此前TCL投资了日本的JOLED和国内的三安光电,新能源领域TCL投资了帝科公司,半导体显示领域投资了晶晨半导体、集创北方等企业。
如今重金收购中环集团,是对上游材料领域的又一次深入。李东生还表示,在中环半导体材料业务之外,在普林的线路板、工业控制、工业互联网、半导体器件等都在研究合作。TCL还将在天津设立北方总部,并计划投资42亿,规划了4个项目,包括环保项目、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企业等。
中环混改进行时:如何与TCL跨越周期?
同时,中环集团也是天津的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项目。
沈浩平谈道:“从我个人38年的国企半导体行业的经历来看,深刻体会到体制机制是发动机。2016年我讲到半导体一个甲子的时候,突然发现资本并不少,投入不可谓不及时,员工们不能说不努力,但我们被日本、美国等甩在后面,体制机制是大问题。具体到中环半导体这家企业来说,体制机制确实是我们根本的发动机。未来TCL将为中环半导体赋什么能,我想是赋体制机制的能。”
其中,沈浩平特别提到了对创新的支持,他提到在原先体制下,虽有很多的创新的成果,创造者得不到足够的奖励,第二在鼓励容错机制里,创新成功率有30%了不得,但是在原有管理体系中绝不允许创新成果失败,是要追责的。在这样的背景下,沈浩平希望在未来在技术创新、商业理念创新上,在TCL的赋能下更加富有成果。
另一方面,光伏产业在起起伏伏之后,正经历着新一轮的综合实力的激烈竞争, PGO秘书长周元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今年和明年,前10位光伏企业投资扩产异常凶猛,企业垂直一体化进程加快,而市场又变化很快,所以,需要很强的应变能力,天津国资委目的主要也是让中环更具活力。”
而在产业链垂直一体化方面,TCL有长足的经验,并且在海外制造体系上较为完善。李东生告诉记者,TCL和中环集团之间更多强调的是产业协同,相互赋能,“一个是战略规划、管理,高科技重资产长周期产业,项目规划管理能力非常重要。第二是资源的赋能,产业金融TCL强一些,在资源上对中环半导体项目可能有直接融资的支持。海外业务拓展也可以相互借力,TCL48%销售收入来自海外,光伏业务海外发展也是重点方向。”
那么,面对两大长周期的行业,TCL和中环又如何应对整合过程中的产业挑战,做到全球领先的目标?
沈浩平指出:“光伏行业快速发展以后,从拥硅为王的时代,到今天平价上网,在这个过程中,3个因素起到了决定性制衡的作用,资本、技术、管理,始终在平衡这个行业的发展。周期性的冲动一定带来下一个时点的升级,山有多高、水有多深,如何穿越它,更加可持续的发展,其实是半导体行业,或者说光伏行业最大的挑战,不是说你有多大规模,而是你能不能跨越周期,这是最为困难的事。”在他看来,企业需要有穿越周期的能力。
从TCL的发展历史来看,跨越了多个周期,TCL自身就经历过国企改制的过程,又在产业链上进行多次探索。而TCL与中环集团早有合作,据悉,2015年,中环集团所属天津七一二通信广播股份有限公司初次引入社会资本,就引入战略股东TCL集团,率先完成国企混改,此番TCL参与到了中环集团的混改当中。
李东生也谈道:“作为企业家经常面临这样的抉择,这个仗该不该打?其实在大多数情况下,你决定打不打这个仗的时候,在战略上如果这个仗是应该打,有七成把握你就得要打。所以在商战当中的决策,不完全都是理性的,不完全都是能够用数据计算能够推理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