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井冈山,有一个关于“灯芯”的故事:当时由于物资紧缺,根据地的灯芯要限量使用。按规定,毛泽东主席每晚可用三根灯芯,但为了节省,他坚持每晚只点一根。警卫员担心长期这样会影响视力,一到天黑,就先把三根灯芯都点亮,但毛主席一进房,就会悄悄挑灭两根。
毛主席对灯芯的节省,其实是用实际行动证明一句话:会过紧日子,才有好日子。新中国成立后,这句话仍然是他坚持的理念。当下,这句话还能用来回答可再生能源行业的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一定要走上平价之路?
2005年后,国内风电和光伏行业在补贴政策支持下迅速扩张。高投入、高回报的行业特点,让可再生能源补贴“盘子”不断扩大。
可再生能源补贴的来源是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费。2006年,电价附加的征收标准是0.001元/千瓦时,此后,电价附加费经过5轮调整,到2016年已经达到0.019元/千瓦时。但这样的增幅,仍然难以跟上可再生能源补贴的增速。2006~2018年,我国对可再生能源提供的电价补贴资金已超过4000 亿元,即便如此,补贴资金缺口仍在1000亿元以上。
可以想见,如果继续依靠高补贴,行业将难以长期健康发展。只有学会过“紧日子”,减少补贴依赖,实现平价上网,可再生能源行业才能在未来更长的一段时间里,挖掘潜力、提质增效,最终过上平稳发展的“好日子”。
按照此前规划,可再生能源平价之路可分为三个阶段:2017年至2019年是“试点示范”阶段,仅有少数项目开始尝试落地建设;从当下到2020年年底是“规模推广”阶段,在这段时间,有补贴的竞价项目和无补贴的平价上网项目会同时存在;2021年之后则进入“全面推开”阶段,陆上风电、集中式光伏、分布式光伏等新能源项目将实现平价上网,国家不再补贴。
一位资深业内人士向本刊表示, 三个阶段中,正在进行的第二阶段最重要,因为规模推广意味着参与平价的企业和省份在增加,平价上网项目类型更多样,规则执行细节更繁琐,涉及相关环节更复杂。可以说,当下到2020年的推进效果和落地情况,将直接关系到平价之路能往哪走、该怎么走。
谁在走?
5月22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公布了2019年第一批风电、光伏发电平价上网项目。本批平价上网项目落地装机量2076万千瓦、分布在16个省。其中,燃煤发电标杆电价排名全国第二的广东、风光资源条件较好的陕西和广西位列装机容量的前三名。
让人意外的是,一些此前呼声较高的“热门”省份,却没有出现在名单中。
第一批名单中,光伏项目共分布在12个省份,其中广东、陕西和广西装机容量位列前三,而上网电价高、消纳空间好的浙江则没有项目入选。
风电项目方面,10个省份进入首批名单。吉林、河南、黑龙江申报项目的装机容量位列前三位,且三省的申报项目总量都在100万千瓦以上。但是, 内蒙古等已有平价项目落地的省市却没有出现在名单中。
之所以“想走却没能走”,有分析认为与地方政府对于审核的把握有关。据悉,此次平价上网项目的审核主要按照两个维度:一是需要经由特高压外送通道消纳的项目基本未获批复,二是可能存在消纳问题的项目也未获批。
另外,参与平价上网项目的投资商中,民企明显多于国企。
据统计,约1200万千瓦的项目由民企开发,其中光伏970万千瓦,风电220万千瓦。其余的740万千瓦由国企开发,其中光伏510万千瓦,风电230万千瓦。
众所周知,新能源平价上网项目因为利润低,需达到一定规模才能保证收益。实际报送情况也印证了这个观点。据统计,第一批平价上网项目中除个别特殊项目外,单体项目容量普遍在5万千瓦以上,最大的达到50万千瓦,这意味着开发企业需要具有很强的融资能力。因此,民企并没有被认为将是开发的主要参与者。但出现这样的结果, 除了证明民企自身融资能力已不可小视外,也能看出民企希望提前布局新业态的思路。
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时璟丽认为,这种思路是正常的。在新能源领域,企业不会只选择竞价或者平价一种项目,就像我们不会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即便是少放,也多少放一些。平价项目是新的市场新的领域,不管项目多少,参与的企业就相当于参与到这一领域,且可能拿到相对优质资源并能先期获得经验,这对后续开发是有益的。
也有业内人士指出,尽管没有具体数量,但本批项目中的一部分是民企国企合作投资,这或许能成为未来企业参与平价上网项目的主要模式之一。民营企业的优势在于丰富的运营经验、灵活的技术研发能力;央企、国企则在资金、规模等方面更具优势。双方合作,将以更高效率实现各自目标。
怎么走?
从项目来源看,第一批平价上网项目可以分为两种:一是已备案竞价项目自愿转为平价的项目,二是新建平价项目。
和“重新建”相比,“自愿转” 最初更被业内看好。因为今年4月发布的《关于推进风电、光伏发电无补贴平价上网项目建设的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曾明确提出,鼓励2018年或以前年度已核准(备案)或已配置的陆上风电、光伏发电项目自愿转为平价上网项目。在并网政策上,“自愿转”的优势也更大,特别是“项目单位承诺自愿转为平价上网项目,电网企业按最优先级别配置消纳能力”。
但从结果看,进入第一批名单的已备案项目并不算多——共计25个项目,规模110万千瓦,约占第一批全部项目的5%,其中90%是风电项目。从省份看,这类项目仅分布在吉林、辽宁、安徽三省。其中,以国企吉林龙源风力发电有限公司申报的项目最多,达到24.8万千瓦。
对于这样的结果,领航智库在第一批名单出来前已有预判。智库分析认为,尽管政策鼓励各类在建或核准后未实质性开工的风电项目转为平价上网风电项目,但从企业追求高电价的初心看,自愿“降档”项目预计少之又少。也有业内人士认为,除了追求高电价,企业更看重的是项目的投资回报比。一位地方光伏管理人士指出,备案的项目大部分已经做好前期工作,甚至连后续采购合同都已经在谈,这意味着存量项目的成本是明确的,且相对较高,如果转做平价项目,无法实现预期的成本收益。
风电项目转平价之所以能够落地,与其成本构成相关。三峡新能源总工程师刘姿指出,设备和安装在风电总投资中占比仍达到80%。也就是说,如果项目在地形复杂、环境要求高,特别是在南方一些地形复杂的地区落地,那么新建项目可能产生较高的工程成本。如果已有项目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成本方面就会大大降低,以对冲平价上网项目利润偏低的问题。
有业内人士指出,第一批项目之后,还有更多批次的平价上网项目出现。但在怎么走这个问题上,竞价转平价仍然不会是企业的首选,而新建项目有望成为主流。
要靠什么走?
第一批平价上网项目的公开信息中,项目使用的产品参数没有公布。参数意味着成本,成本则是平价上网项目中最核心的部分。
在新能源建设成本中,风机产品和光伏组件产品仍在各自领域占比最大,其中风机(含塔筒)占比2 / 3 ~ 3 / 4,太阳能电池组件费用占整体成本的4 0 ~ 5 0%。要让成本降低、实现平价上网,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在效率上下功夫:同等资源条件下提升风机效率和出力、提高组件的光电转化效率。
事实上,这也一直是新能源行业近年着力提升的方向——通过推进试验示范,加速技术成果向市场应用转化和推广。最具代表性的措施,是国家能源局联合有关部门提出了实施光伏发电“领跑者”计划。从2015年至今,已经有三批领跑者项目落地或推进,包括高效组件、跟踪系统等先进技术也在此后快速出现,通过倒逼推动技术进步,实现系统设计效率的快速提升。
平价上网新政和领跑者计划有所类似,但不完全等同。领跑者计划对组件技术参数有着明确的标准,所以在已实施的三批计划中,最终脱颖而出的项目一般是技术最优者。而平价上网更重视整体成本的降低,对价格微小变动也会非常敏感,因此,能够最终胜出的项目一定是性价比最优者。
在光伏领域,部分参与平价上网项目的企业表示,高效单晶尽管技术最强,但他们会在平价上网项目中使用普通组件,对于半片、叠瓦、双面、多主栅等高效组件,要看其性价比的情况。因为至少在未来1~2年中,技术最强的产品不具备性价比优势。
然而,高效组件并不意味着在平价上网中没有机会。时璟丽认为,用次优的产品虽然是当下的最佳选择,但组件价格变化很快,到了明年或后年,这些目前价格较高的产品可能成为性价比最高的产品。
多位风电业内人士也表示,平价上网项目要想推进,寻找“高性价比” 最重要。特变电工新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邵勇刚认为,不要一味追求成本最低,要用性价比最好、度电投资收益最高的产品。
除了关注产品的性价比,不少风电和光伏企业还反复提到“精细管理”。
风电行业有一句老话:出身决定一切。意思是项目投产即基本决定项目收益,项目前期工作对风场效益影响巨大,后期管理对项目效益提升影响相对较小。
但当下,这句话已经不太适用于风电平价上网项目的运作。明阳智能总工程师贺小兵认为,在未来影响LCOE(平准化度电成本,Levelized Cost of Energy,国际通用的评价度电成本的指标)主要因素中,方案合理、资源评估、智慧风机选择只能占一半,另外一半因素则包括后期智慧风场管理、智能运维等。
刘姿也认同这个观点,她认为,要实现平价上网,不是在产业的一两个环节提质增效,而要把眼光放长,关注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降低风电全生命周期成本。
在光伏行业,提高全生命周期度电成本也同样重要。隆基清洁能源董事长张长江指出,要在项目考察、可行性研究、电站方案设计、项目申报、项目施工、项目并网等各个环节进行详细准确的测算、规划和成本控制。特别是核心数据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准确性,将会对项目的落实带来巨大影响。预测越精准,后期的落地就能更高效,项目成本就有望降低。
好走不好走?
在推进平价上网的过程中,非技术成本也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它在近年的热度甚至一度高于技术成本。
非技术成本主要包括土地税费成本、限电成本、融资成本、前期开发等费用。据统计,风电和光伏的非技术成本都占到整体投资的20%,甚至更多。
土地成本是最复杂的一项。表面看,土地成本是指土地租金或出让金、各类相关税费如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草场补偿费、森林植被恢复费。而实际操作中,不同地方监管标准不同,导致税费没有统一标准。
限电成本则是指因为电力系统消纳能力有限,无法全额消纳项目所发电量。在限电严重的地区,限电成本会和土地成本一起,成为非技术成本中占比最大的两部分。
融资成本即主要是银行给新能源企业的贷款利率,也是非技术成本里占比较大的一项。近年来,全社会的融资成本普遍增加,而新能源行业尤甚补贴问题进一步加大了银行对项目的风险评估力度,导致融资成本不断增长,最终影响到项目资本金收益率。
与上述费用相比,前期开发费用相对较小,主要包括手续费用、环保工程、土地勘测等。
在平价上网项目中,由于消纳将通过“双保险”首先被解决,因此,非技术成本中的限电成本将会在项目落地过程中显著减少。
第一重保险来自项目安排阶段。根据平价上网政策,第一批试点项目落地的前提是“要符合本省新能源规划、国家年度监测预警管理要求、以及落实电力送出和消纳条件”。也就是说,只有确定不限电项目才能最终进入项目名单。第二重保险来自运行消纳阶段。政策要求,电网企业应保障优先发电和全额保障性收购。
此外,融资成本也有望在第一批平价上网项目中有所降低。
一位业内人士曾表示,融资成本的高低,其实更多取决于经济发展的情况和市场前景的预期,当下,平价项目在这两方面都占据较好的条件:首先,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尤其是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意愿是中央着力推进的重点任务。随着“减负”获得更多的实际推动,减少融资成本将有据可依、有例可循;其次,推进平价上网旨在减少补贴依赖,本身就能形成对行业前景良好的预期,在这样的预期之下,潜在投资风险有望减少。
因此,第一批平价项目在落地过程中遇到的非技术成本问题,或将主要来自土地成本。
不少资深业内人士表示,平价上网项目特别是光伏项目需要特别注意这类成本,因为土地使用费用和地方政策密切相关,而光伏占地面积较大,一旦遇到土地成本过高时,就需要进行更准确的测算,以免造成过多的投入,影响项目的最终收益。
如何一起走?
就在第一批平价上网项目名单推出的前几天,国家能源局下发《关于建立健全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保障机制的通知》(下文简称消纳保障机制),即业界期待已久的配额制。从某种意义上看,消纳保障机制的推出,有望为平价上网的推进扫清一个障碍:传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如何一起走”。
近年,在风光资源富集地区,电力消费和装机往往呈现出矛盾:电力消费增长放缓,而清洁能源装机却保持快速增长。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发展中心副主任陶冶认为,此前,电力运行调度很大程度上延续传统计划方式,大量火电年度电量计划为刚性计划,火电企业和地方政府不愿意让出火电电量空间,可再生能源发电电量空间受到挤压,传统能源发电与可再生能源电力就会争夺电力市场。
而随着平价上网时代的到来,新能源装机在全部装机中比重将会持续增加。消纳保障机制的推出,可以扩大可再生能源电力开发利用量,让传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寻找良性平衡,实现更好的配合。
新能源消纳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电源、电网、用户、政策机制、技术研发等多个方面,要让消纳问题降至最小,包括平价上网项目在内的各类新能源项目走得更稳更好,需要各级政府、各类电源企业、各级各类电网企业、各类负荷用户以及全社会14亿广大民众的共同努力。
对于电源,需要按照各地区消纳目标,结合本地电网的接网条件和消纳能力,合理确定新能源年度建设规模、布局和时序。同时,加快落实火电机组灵活性改造,规范燃煤自备电厂建设和运行管理,让并网燃煤自备电厂与公用电厂同等管理,服从电网统一调度,以承担调峰义务和相应社会责任。
对于用户,可以通过实施清洁取暖“煤改电”,扩大电能替代规模,提高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同时,在用户端需要推进电力需求响应,提高负荷资源的灵活性,主动响应新能源出力变化。
对于政府机构,应统筹发展与消纳,完善电源与电网、新能源与各类电源的统一规划机制。此外,完善促进新能源消纳市场机制,建立健全新能源参与省内与省间市场交易和火电调峰补偿等机制。同时,完善可再生能源保障性收购政策,做好优先发电保障和市场化消纳的衔接。
当前,新能源发展重点已经从提高规模转向提质增效,数字化成为能源转型的重要驱动力。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提出“三型两网”战略,建设泛在电力物联网,有望更好地促进源网荷储协调发展,进一步提升新能源利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