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日前获悉,市环保局刚刚出炉一份对全市光伏行业的“环保体检”报告,目前我市共有各类光伏企业64家,其中已投产44家,正在建设20家,整个行业的“三低两高”问题突出。
“晶科能源环境事件”让此前一直处于“绿色产业”光环笼罩下的光伏行业的污染问题进入大众视野,并一度发酵为舆论焦点。为全面掌握我市光伏产业环保现状,加大污染整治力度,从10月下旬开始,市环保局组织8个专项检查组,对全市已投产的44家光伏企业展开专项检查,检查内容主要是对照属地环保部门报告情况,现场核实企业的环评审批、“三同时”验收、“三废”治理情况以及企业周边环境状况。
从检查情况看,44家光伏企业中,9家企业已通过“三同时”验收(包括4家部分项目验收企业),9家企业厂界100米卫生防护距离内仍有居民居住,部分企业危险废物贮存、处置不规范。同时,市环保局对9家光伏企业排放的废水进行了采样监测,其中7家企业达标,达标率为78%,桐乡市和海盐县各有1家光伏企业存在废水氟化物超标,已经被环保部门立案。
“目前,我市光伏行业‘三低两高’问题很突出。”市环保局环境监察支队支队长助理马哲峰告诉记者,主要表现为“三同时”验收率低,甚至存在未批先建、擅自扩大产能等情况;固体废物规范处置率低;企业正常开工率低;卫生防护距离内环境安全隐患高;环境应急风险高等5个方面。
记者采访了解到,一些光伏企业由于项目环评未对切割液及污水处理产生的污泥定性为危险废物,因此,固体废物处置很不规范,甚至普遍存在固体废物无“三防”措施、无转移联单及台账、无警示标志、未建立应急体系等情况。
值得关注的是,当前受国际市场不利影响,我市光伏行业整体市场行情低迷,企业订单少,不少企业处于停产状态。检查期间,在44家光伏企业中,有24家企业处于停产状态,正常开工率仅为45%。由此也衍生出一个“环保困境”:一方面,处于停产观望状态的这部分企业,不愿意在环保治理上正常投入,出现延建环保设施、延迟验收时间等现象,给环保监管带来不利影响;另一方面,市场行情一旦好转,这部分停产观望企业开工率会迅速回升,届时环保监管压力又会骤然增加,一些企业环境安全隐患可能会在不经意间演化成环境事故。
针对检查中暴露的问题,市环保部门表示,将尽快督促企业建立健全环境应急机制,提高环境风险防范与应对能力,并将严把项目审批“进口”关,对光伏行业建设项目未批先建、擅自扩大产能等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