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时报》10日援引印度智库“发展中国家研究和信息系统”的一份报告说,智能手机、电信设备、太阳能电池板等327种从中国进口的“敏感商品”可以寻找到替代来源国或在印度本土生产。
报告认为,如果某一类从中国进口商品的份额占到10%或者价值超过5000万美元,那就应该被认定为“敏感商品”,“并应出于战略考虑削弱中国对此类商品的出口垄断地位”。不过,报告也承认中国是某些印度进口商品的“唯一出口国”,例如汽车和自动扶梯的重要配件等。
报道说,自今年3月以来,印度政府已开始通过驻外机构寻求某些从中国进口商品的替代来源国。但不少经济学家和贸易商认为,“可能在短期内无法找到能够提供如此大量产品的国家”。“发展中国家研究和信息系统”的报告也表示,由于中国在某些商品领域拥有规模性生产的优势,导致其他竞争对手几乎没有竞争力。
自中印边境对峙以来,印度媒体和行业机构就“如何抵制中国商品”已经进行数轮“头脑风暴”。据印度报业托拉斯9日报道,印度贸易商联合会近日发起一项名为“中国退出印度”运动,旨在进一步抵制中国商品进口。该协会秘书长坎德尔瓦尔敦促印度政府“全面围剿中国及其在印度的商业活动”。他声称,中国公司对印度初创企业进行大量投资,“应该要求这些初创公司拒绝中国投资”。他还说,政府应在至少未来3年内继续对来自中国的投资进行审查。
印度《经济时报》此前的一篇报道说,印度应寻找在化学品、汽车零部件、农用产品、原料药等行业的进口替代来源国,争取到2022财年将对华贸易逆差减少至84亿美元。根据印度统计部门发布的数据,印度2019财年从中国进口商品总额约为651亿美元,出口商品总额约166亿美元,贸易逆差约485亿美元。印度《德干先驱报》10日的报道也援引官方消息人士的话说,印度将加强部分商品的本土化生产能力,以削减成本并减少对中国进口的依赖。分析人士称,姑且不论其他国家进口商品的性价比是否能与中国商品相媲美,仅仅是原料药领域,印度在3年至5年之内都无法摆脱对中国的绝对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