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省新能源产业在逆势中奋勇前行,1-7月产业产值同比增长43.3%,在去年全年40%增幅的高基数上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其中,动力电池、光伏领域的一些企业高速增长。
谋势而动,攻克关键核心技术
聚焦新能源产业需求,我省高校院所和企业的科研团队谋势而动,积极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取得喜人成绩。
上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猛增,用于制备新能源汽车所需碳化硅芯片材料的碳化硅外延设备产生大量市场需求。“过去,由于技术难度高,碳化硅外延设备只有极少数企业可以研发并实现产业化。我们的目标是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形成自主可控。”芯三代半导体科技(苏州)有限公司项目经理施建新介绍,碳化硅外延设备的研发和生产涉及数十门技术和学科,集成度高、难度大,他们在过往数十年的经验基础上,最终解决了一系列问题。未来,充电桩、光伏逆变器、国家电网以及5G、6G等领域,都有碳化硅外延设备的广泛应用。
“我们研制成功了高循环性能和高倍率性能的二氧化锰体系锌离子电池!”近日,中科南京绿色制造产业创新研究院也传来好消息,团队合成了结构尺寸可控的纳米二氧化锰材料,组装的锌离子电池在小、大乃至超大电流密度下都拥有高循环性能和高倍率性能。该电池原料便宜易得,制备方法简单,可应用于工厂大规模生产,是一种可替代传统锂离子电池的新技术,有望应用于中大型储能设备中。
我省光伏技术也不断取得创新突破。3月,天合光能光伏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宣布,其自主研发的210mm×210mm高效i-TOPCon电池,最高电池效率达到25.5%,创造了大面积产业化n型单晶硅i-TOPCon电池效率新的世界纪录。
聚势而强,产业迈向“高端化”
我省新能源产业正在向“全链化”“规模化”“高端化”发展。
近年来,在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的支持下,我省光伏产业从规模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形成了高纯多晶硅料、晶体硅片、电池、组件、光伏发电应用的完整产业链。目前承担专项资金项目的规上光伏企业共47家,占全省规上光伏企业的9.1%,全省光伏产业产值超4100亿元,其中专项资金项目企业贡献了产业产值的29.8%。这些都为我省光伏产业在逆势中迅速企稳并保持增长打下了坚实根基。
为努力抢占全球海洋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制高点,5月26日,江苏省沿海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中心在盐城启动建设。该中心由省产业技术研究院与盐城市政府合作共建,将协同各类创新要素,围绕海上风电耦合制氢、大功率海上风电机组设计与关键零部件、海上风电直流输电、近海漂浮式光伏、生物质能等方向,推进海洋可再生能源领域现代工程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创新。
同时,我省多地“聚势而强”加快项目建设,以项目为抓手加速提升产业能级。上半年,随着高效光伏电池及组件项目的推进,晶澳(扬州)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的产销同比增长130%、140%。6月30日,晶澳科技(002459)集团与扬州经开区签订10GW高效电池项目投资协议,新项目投产后,将进一步扩大晶澳高效电池产能。
超前布局,支撑产业强链补链
新能源产业发展中,还有哪些关键技术问题有待解决?如何解决?我省进行了超前部署和布局。
近年来,省科技厅积极推动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建设,各类创新资源向基地集聚。全省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总数已达30家,位居全国首位。各基地覆盖了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多个产业领域。其中,围绕碳达峰碳中和,已布局建设邳州循环经济等9家基地,为产业强链补链提供了有力支撑。
围绕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我省已部署实施三批次151个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项目,从共性关键技术、成果转化、应用示范到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了系统布局。其中包括:围绕可再生能源和氢能、新型储能、智能电网等重点领域,强化新能源技术攻关;聚焦新型高效光伏电池制造难题,部署关键设备和原材料产业化攻关任务等。
上半年,省政府和科技部签署国内首个“双碳”领域部省联动框架协议,联合实施“可再生能源技术”“先进结构与复合材料”两个重点科技专项,结合江苏在太阳能光伏和特种合金领域的产业和技术优势,共同推进关键技术攻关。这为我省集聚和整合全国相关产业领域一流创新资源、抢占未来产业竞争制高点提供了重要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