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各方预言了一次又一次的硅料产能过剩以及降价,至今仍遥遥无期。
华夏能源网获悉,7月6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下称"硅业分会")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周环上涨1.85%后,单晶复投料成交价最高达到30.0万元/吨,最低成交价28.8万元/吨,平均29.16万元/吨。
最高30万元/吨的成交价,意味着多晶硅价格又涨回到了十年前的"天价"。这让市场满是错愕,更是"涨麻了"的无奈与无力感。这也让一众分析师大跌眼镜,此前他们关于"硅料产能将严重过剩"与"硅料价格拐点将至"的预言被现实击得粉碎。
即使价格涨成这样,硅料市场依然还是供不应求。就在7月1日晚,硅料龙头通威股份(SH:600438)接连发布两份重大销售合同公告,总价超1200亿元。这是通威股份2022年以来的第四、第五份长单销售合同,公司今年5份长单预计销售额已累计超2500亿元。
与之相对应的,是下游企业不断累积的怨言。上周末,一则组件企业集体停产的消息在微信群内流传,但很快就证明消息不准确。组件企业倒是借此表达一下心中苦涩:硅料企业是赚得盆满钵满,组件企业是苦哈哈。
但市场就是这样残酷无情,从来不会在上下游企业之间平均分配利润。市场也只会用它自己的法则来教育每一个参与者,狂欢之后终究有归于平静的那一天,只是这一天什么时候到来、以什么方式到来,谁也不知道。
喊了无数次的"狼来了"
在硅料价格一路上涨过程中,也出现了数次要调整的信号。
2021年11月30日,隆基股份突然宣布,各尺寸硅片价格下调7.2%—9.8%,这是2020年5月25日以来首次下调价格;仅仅半个月后,其单晶硅片全线产品再降超5%。紧接着,中环股份也在12月2日、12月30日两度降价。
硅片"双寡头"轮流降价,迅速被市场解读为全行业已产能过剩的先导信号,并预言这一价格战将向上游硅料传导。
彼时,市场较为一致的共识是,随着硅料产能逐渐释放,硅料价格将随之走低。券商多数认为,硅料产能将在2022年上半年缓慢释放,而在下半年开始大规模释放,硅料价格也将在2022年二季度步入加速下降通道。
各家硅料龙头公布出来的产能计划,似乎也在印证着"产能会过剩、价格要下降"的判断。
通威股份2022年底高纯晶硅产能将达到33万吨;保利协鑫能源(HK:03800)2020年末多晶硅产能8.5万吨,已规划50万吨颗粒硅产能;大全能源(SH:688303)2021年12月公布了332.5亿元的投资方案,涉及年产20万吨多晶硅项目等;新特能源2020年末产能为7.2万吨,已规划至30万吨。
此外,新入场的硅料商宁夏宝丰、青海丽豪、新疆晶诺、江苏润阳分别规划产能60万吨、20万吨、10万吨和10万吨。场外玩家江苏阳光集团和信义光能(HK:00968)也宣布进军硅料行业。
但是,市场总是顽皮的反着来,旺盛的市场需求强硬的将硅料价格一再往上推。
2021年,多晶硅从年初每吨不过8万元涨至11月的27.2万元,涨幅超3倍。2021年12月经历小幅回调后,进入2022年"涨"声依旧,开年16连涨后仅有2周的短暂"歇歇脚",多晶硅价格再次出现6连涨。
以硅业分会最近的三次数据来看,涨势依旧强劲:6月22日,单晶复投料价格成交均价27.31万元/吨;6月29日,当周单晶致密料价格区间在28.3-28.8万元/吨,成交均价为28.42万元/吨;7月6日,单晶致密料主流成交价在28.6-29.8万元/吨,平均28.96万元/吨,创2011年以来新高。
而市场上的消息,更多都是继续支撑看涨的。硅业分会分析:一方面,国内前四大多晶硅企业订单均已超签至7月上旬或中旬,本月可签余量极少,硅料供应紧缺;另一方面,6月份个别企业因限电或计划外停产导致国内多晶硅供应总量比预期有所下调,临时减产导致的供应缺失致使短期内急单散单增多,导致供应不足再加剧。
实际上,目前市场上可供交易的硅料极少,90%的硅料都被长单锁定。剩下10%左右的硅料,则被小企业和新厂商抢购,这部分零售硅料从2021年以来就处于供不应求状态,每月仅有几千吨根本不够用,这导致每月议价的硅料长单价格也水涨船高。
看不见顶的需求
预测市场一向是充满风险的,因为市场预测者往往是根据已经掌握的信息和不变量去预测,而市场的走向往往取决于意外的变量,取决于那些看不见的不确定性。
2021年,中国光伏新增装机53吉瓦。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在2021年12月中旬的行业会议上表示,由于指标下发滞后、价格上涨等原因,全年国内光伏新增装机不及预期,装机预测下调。
因为2021年不及预期,业界对2022年国内光伏新增装机多数很乐观。彼时,王勃华预计,2022年中国新增装机预期75吉瓦以上,较2021年预测值增长约36%—67%,主要因光伏发电储备项目支持,产业链价格回落或将拉动需求复苏。
然而,上述预测仍然是根据已掌握的计划装机和市场需求信息做出的,市场的增量需求还在爆发。
今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下发了《以戈壁、沙漠、荒漠为重点地区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规划布局方案》,总装机约4.55亿千瓦,预计到2030年建成。随后,以五大发电央企为首的装机大户陆续公布了2022年风光装机目标,2021年抑制的光伏装机需求得以释放。
俄乌战争是又一个此前各方未能预测到的"黑天鹅",这让欧盟这个曾经的光伏装机"大户",又提起了充满想象的需求空间。
俄乌战争后,欧美与俄罗斯在油气方面的制裁与反制裁愈演愈烈,欧洲能源危机如悬剑在顶,这使得欧州加速转向新能源。德国通过的《可再生能源法》修订案提出,2030年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占发电总量的比例将提升至80%。法国将进一步加大新能源投资,到2050年将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提升近10倍,累计装机100GW。
作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设备制造国,欧洲的装机需求直接带来中国企业的订单增加。2021年中国光伏组件产量共182GW,超一半(约98GW)向海外出口,欧洲占总出口的四成,是中国光伏最大的出口市场。欧盟预计风电和光伏装机容量到2025年将翻倍,2030年达到目前的三倍,意味着到2030年将新增4.2亿千瓦的光伏装机,是目前全球范围内的最大增量。
对此,招商证券最新研报指出,受海外需求超预期影响,全球光伏装机持续超预期,硅料目前依然是产业链供应最紧张的环节。
如此看来,硅料到底什么时候会产能过剩、价格到底什么时候会见顶,在瞬息万变的市场面前,也许连上帝都难以给出准确预测。脱缰的硅料价格,或许还会继续飞一会儿。需求还在,供应依然不足,现在预言到顶还明显过早。
虽然,树不会涨到天上去,硅料价格当然会有个"顶",产能过剩的风险一直存在。但是,在瞬息万变的市场面前,任何预测都有可能错。最终,不是预测束缚了市场,而是市场一次又一次教育了预测者。现在能留给市场参与者的忠告,只能是居安思危,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