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硅料和电池片龙头通威股份(600438,SH)于今日(5月16日)召开了2021年年度股东大会。未来电池片技术路线、是否会切入组件领域、未来硅料市场行情……诸多行业热点受到市场和投资者关注。
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在会上表示,通威依然坚持专业化分工,分工是有所为有所不为,这有利于公司的长远价值。尽管在组件、硅片等领域有研发投入,但并非要大规模制造,而是为了了解产业链上下游的信息。
多个电池技术路线也在关注
今日,市值超1700亿元的硅料龙头通威股份在成都召开了年度股东大会,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通威股份董事长谢毅、副董事长严虎等悉数出席。
去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34.91亿元,同比增长43.6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2.08亿元,同比增长127.5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84.86亿元,同比增长252.35%。
会上,公司董秘严轲首先回顾了去年的经营状况。
2021年受产业链供需错配影响,高纯晶硅产品供不应求,市场价格同比上涨,公司高纯晶硅业务盈利能力大幅提升。报告期内,公司各生产基地均满负荷运行,继续保持满产满销,全年实现销量10.77万吨,较上年增长24.30%。2021年受原材料硅片价格上涨影响,太阳能电池业务承受巨大挑战,公司太阳能电池业务凭借与上下游的深度战略合作关系以及领先的质量、成本管控优势,在行业大幅下调开工率的情况下产能利用率仍然达99.47%,销量继续实现高速增长,全年保持盈利。2021年公司电池及组件销量达34.93GW,同比增长57.61%,单晶电池毛利率为8.39%,出货量继续蝉联全球第一。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此前规划2023年高纯晶硅、太阳能电池产能规模分别达到22万吨~29万吨、80GW~100GW.综合目前技术、成本指标情况,通威股份高纯晶硅、太阳能电池产能将超额完成四年中期规划目标。
通威股份仍然在电池片领域加大资本开支,3月底,通威股份拟投资120亿元建设年产32GW高效晶硅电池项目。该项目未来采用何种电池路线,这一直是市场关注的焦点。
光伏电池主要分为P型与N型两种,通威股份主打的PERC电池就属于前者。由于追求更高的转换效率,N型电池被一种声音视作未来的替代,当中就包括TOPCon、HJT(异质结)这两种。今年,N型电池领域被关注,还在于两大市场信息:一个是隆基绿能年报中提到,N型TOPCon电池、HJT电池和P型TOPCon电池转换效率不断刷新行业纪录;另一个是亚洲首富穆克什·德鲁拜·安巴尼旗下企业向迈为股份拿下8条质结电池生产设备整线,市场推算采购总额超过15亿元。
“目前来讲,按照P型电池技术安排,仍留有N型电池的空间。今年95%以上都在P型,不过,明年还要看这一比例。”通威股份董事长谢毅表示,通威股份对电池技术多个路线都保持着关注,现在N型电池还有一些不确定性。
在较早之前的业绩说明会上,谢毅也表示,目前由于新型电池尚未大规模量产,下游对N型料的需求总体较少。但电池技术的迭代势不可挡,未来对N型料的需求也将逐步提升,公司提前布局,加大对高纯晶硅的技术研发,加速提高产品质量和纯度,目前产能已能实现90%供应N型料供应。
对今年光伏市场装机需求保持乐观
另外一个被关注的领域就是硅料环节。去年,全行业硅料价格处于周期高位。根据安泰科数据,5月第一周,国内单晶复投料价格区间在25.5万元~26.6万元/吨,成交均价上涨至26.11万元/吨,周环比涨幅为2.23%。
商品高价格也吸引行业玩家加大资本开支,其中既有东方希望、通威股份、大全能源这类老玩家,又有上机数控、晶澳科技这类新玩家。从2021年多晶硅新项目投资规模看,单个项目总投资在100亿元以上的就有十个之多。根据通威股份投资建设安排,公司目前在建项目产能合计17万吨,其中包头二期5万吨项目预计2022年投产,乐山三期12万吨项目预计2023年投产,届时公司产能规模将达到35万吨。
通威股份副董事长严虎表示,硅料环节存在技术难度大、投资周期长、安全系数高的特点,不是一个想投就能投的环节。根据他的判断,下半年价格(将)有小幅回落。
记者从股东大会了解到,即便是业内,他们对更长周期的硅料价格也难有准确判断。
“之前有人预测,今年6月的多晶硅价格可能要下降,但今年还是处于紧平衡(状态)。明年(价格)会松吗?很难说。继续紧(平衡)吗?有可能。这很难判断。”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在会上说道。
实际上,通威股份2021年高纯晶硅产量全球第一,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22%(CPIA统计)。
“我们未来是要在硅料和电池片领域保持30%的市场占有率。未来我们要充分利用技术成本、管理等优势。”严虎说,这需要公司在相应环节和次级梯队保持差距。
另外,通威股份股东大会还谈到全球光伏装机量的问题。此前,根据相关调研机构的预测,全球今年安装的光伏系统装机容量在200GW以上。
但严虎认为,全球装机量预测是一个很难说清的数字,需要关注的是两个核心点:一个是国外光伏装机的增量需求,另一个是国内地面电站投资收益率,电站投资收益率向上对装机就会有需求。
刘汉元同样表示,今年下半年和明年,国内外光伏市场会比预期更乐观。
通威仍然坚持专业化分工
过去一年和今年一季度,光伏产业也形成两种行业格局:一类是专业分工、不跨界;另一类是全产业链通吃、跨界。
通威股份已经在硅料和电池片环节完成布局,是否会切入组件领域?通威股份在股东大会上传递的声音是不跨界。
“通威股份走专业化路线,聚焦优势环节。暂时不会考虑组件,我们仍然侧重于专业化分工,在行业环节完成优势互补,竞争会更加良性。”谢毅表示。
尽管通威有拉棒切片等硅片环节的研发团队,但这是为了了解产业链上下游的信息,“研究组件也不意味着我们要大张旗鼓地做,研发环节投入是为了做到心中有数。”刘汉元提到,通威依然坚持专业化分工,分工是有所为有所不为,这有利于公司的长远价值。
他提到一个例子,在上一轮光伏行业的“洗牌”中,在行业里倒下的企业主要是“淡化所精所长,去补自己的短板”。在行业周期底部,没有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就像把一根橡皮筋拉长,然后就断掉,“行业有所分工,聚焦在自己所精所长的地方,和别的环节做强,相互携手,是长治久安之道”。
“我们到现在为止,同其他环节有股权合作,我们这种开放是各方对各自行业地位的认同。事实会证明这种市场竞争的结果,我们的利润也是他们的利润组成部分,形成不拆台的行业状态。”刘汉元表示,通威股份有自己的金刚钻,才能揽得自己的瓷器活。不用去其他环节分散精力和人力资源,就在自己所精所长的细分领域,这就能够支撑长周期的发展。
对于全行业关注的硅料环节,新进者也在入局。刘汉元表示,因为通威早先在硅料环节的布局,新建项目已经依靠全自有资金运营,财务指标足够稳健。对于新进入者,他们需要考虑资金回报周期、技术费用成本等。
值得一提的是,从今年一季报的前十大股东来看,杨林持股2908.17万股,成为公司第五大股东。至于杨林的身份,也是众说纷纭。
“我只能这样跟你说,他是国内做农牧企业,从事饲料领域的。”严虎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